唤醒学生在思政课中的主体性
时间:2020-03-30 来源:《太阳集团城娱8722教育报》

办好思政课,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从教育规律来看,这“八个统一”最终将落实在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身上。只有系统、深刻把握主导性与主体性的对立统一,并运用科学方法加以实践,才能扎实推进新时代思政课守正创新。

 教育的主导性与主体性的对立统一贯穿整个教育史,从太阳集团城娱8722古代孔子提出的最朴素的主体性原理——因材施教,到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相互切磋、共同探讨的“苏格拉底教学法”,再到当今教育家提出来的“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再到研究型学习”,无不体现出主导性与主体性的相互关联。从因果关系来看,学生是主动性的着力点,没有主体性的教育是低效率的教育,因此,主导性与主体性的统一首先必须研究如何让主体发挥主动性。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是“用一颗灵魂去唤醒另一颗灵魂”,很好地表现了当代思政教育中主导性与主体性的教育原理。至于逻辑层面的“唤醒”的方法和技术层面的“唤醒”的流程,从当下来看,主导性与主体性的统一,首先应当把落脚点放在学生身上,让学生真正做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再到研究型学习的转变,思政课才能入脑入心。

一个凸显主体性的思政教育体系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整合、逻辑思维以及观点表达这三个方面,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必然会导致主体性的严重不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团队合作、执行力等都构成了思政课的育人目标。

首先,增强获取知识的主体性。在当前的信息与互联网时代,获取知识非常容易,一些基本的常识已经不需要再占用宝贵的课堂时间。教师应该在课堂之外充分发挥主导性,课前充分利用教材、网站、视频等,引导学生自行掌握必备的知识点;课后利用教育技术,检验学生学习知识的进度、成果、反馈,并将这些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这样一方面学生能够主动获取知识、整合知识,另一方面教师节省了课堂教学的时间,让课堂得以延展,同时还能丰富课堂学习内容使之更加有针对性。

其次,增强思考问题的主体性。新时代的思政课必须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这就需要明确课堂教学的功能与作用。如果说课前应该解决知识点的问题,那么课堂就应该解决思考的问题。在新时代的思政课堂上,不应该再出现最基本的知识点普及,而是应该带着学生思考问题,用逻辑思维来引领学生的思想。思政课不是说教课,不可以一味灌输,必须用学理来阐释,用逻辑思维来摆事实讲道理。

这就必须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在“太阳集团城娱8722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太阳集团城娱8722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课程中,存在大量可供归纳总结的案例。教师可以结合当前时政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假如……会怎么样”“要是我……会怎么样”等问题,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用思考替代简单接受。

主动思考不仅仅可以让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还可以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充满生机。过去思政课不受欢迎的表现之一就是学生缺席缺课,被迫点名签到后在课堂上玩手机玩游戏,而充分利用案例教学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课堂上用富含逻辑推理的案例有节奏地层层推进,无疑会吸引学生的眼睛与心灵。

最后,增强表达观点的主体性。主动学习的较高层次表现是主动表达,因为表达需要主动整合知识、梳理思路、研究观点,并选择适合的表达方式。然而在传统的思政课堂上,中大型的授课规模无法满足每个学生主动表达观点的需求,这就需要借助于互联网以及各种教育技术。

最简单的网络论坛就可以满足这种主动学习需求,尤其通过手机端的论坛,学生可以利用课后的碎片化时间,就自己喜欢的话题展开表达。在这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主导性的作用,一方面选择专业而且科学的论题,结合思政课程内容与社会热点,编撰兼具时政性、专业性、思辨性的话题供学生讨论。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互相评论,提出疑问,促进进一步思考。

主导的教师需要搭建好网络思政互动平台,制定好互动规则,积极发挥主导性,让学生喜欢并且习惯课堂之外的学习平台,自觉将课后学习时间用在网络互动上,从而实现课堂的深度延伸与扩展,以及学时的大幅度增加,营造“无时无刻、随时随地”的思政课氛围,真正做到思政课与人生的完美结合。(谢波 西交利物浦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