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既暂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模式,也暂时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模式。在疫情的持续影响下,各地职业院校都延迟了原定的开学时间,但“停课不停学”,在“互联网+”背景下,学校将会利用智慧教学服务平台,通过开设直播课程、提供公益性学习资源等方式,为学生提供线上课程服务,让学生在延迟开学期间既远离了病毒,又不落下学习。由此,笔者想到教师可以进一步建立课程的微信公众号来辅助在线课堂教学。
据调查,93.7%的学生愿意接受微信辅助教学,其中,“经常使用微信”的高职生占到了99.5%,在各种社交软件中,其受欢迎程度仅次于QQ。而国外也有研究表明,现在的孩子更可能对触屏设备做出反应,因为屏幕的互动带来了更强的真实感,让他们有熟悉感。现在的学生已经习惯于随时打开手机,看下消息、朋友圈、订阅号,可见,微信已经完全融入了高职生的日常生活。而微信诸多服务中,微信公众号是极具代表性意义的一个。众所周知,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在微信这款APP上设立的一个功能模块,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通过公众平台申请一个微信公众号,在这个公众号里发布文本、图片、声音、视频等信息。关注各种微信公众号,也是高职生获取信息的一条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首先制定问卷或测试,了解学生使用微信的习惯(包括使用时长、频率、交互对象、交互模式等),考察这些习惯是否有利于运用微信进行辅助学习。通过课程的微信公众号,教师及时推送一些适合移动学习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丰富的学习内容,这可以使学生充分利用一些“碎片化”的时间,实现“泛在学习”,即学生可以在任何一个地点、任何一个时间,使用手边的手机或其他科技工具进行学习活动。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进入了读图时代,大量的文字让人厌倦,需要用图片不断刺激人们的眼球,激发人们的求知欲,触动人们麻木的神经。因此,理论知识一般除了采用文字,还应辅之以图片、语音等静态媒体来推送;操作技能则最好通过具有娱乐性、形象性的视频、动画等方式来推送。微信的篇幅不宜过长,在内容的编排上要注重风格的轻松性、娱乐性,突出“易读、碎读、速读”的特点。微信的推送时间也有讲究,比如学生临睡前是一个进行微信推送的重要时间点。
显而易见,课程微信公众号辅助课堂教学并不限于“非常时期”。在正常教学期间,也可以用来辅助课堂教学。比如在课前和课后,教师将相关知识点与技能训练视频推送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课后做好巩固。学生则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预习或复习,并随时与教师保持互动交流。学生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上交课程作业,作业因此不仅限于文本形式,还可以是图文、漫画、动画、秒拍短视频等内容,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活化。很多人对以微信推文为代表的“碎片化”阅读抱有成见,但笔者认为,把“碎片化”阅读的便利性、有效性做到极致,会比盲目抵制“碎片化”更有价值。实际上,通过日积月累的“碎片化”学习,也能完成一些相对完整的知识模块学习。在学习之余,学生可能会一起分享微信推文,这样就会在他们的共同话题中自然增加了专业学习话题。学生还可能将自己感受比较深的一些推文转发给微信好友或分享到朋友圈,无形中扩大了知识的受益面。另外,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还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借助智能手机进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而不是仅仅用来通信与娱乐,让学生处在一个“自组织学习环境”。当然,微信公众号应用于课程教学,主要还是在课堂外为学生搭建一个教与学的互动平台,只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绝不能因此代替课程教学。我们的教育事业,也不会因为有了新的教育手段便会现代化,更需要的是具有现代观念的人。(张建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