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汽车消费大国,汽车的保养和维修需求带来了巨大的汽车后市场,然而市场急需的汽修人才供给现状却十分尴尬:一方面汽修店盼着大量的基础维修工尽快上岗,另一方面众多“科班”出身的中职汽修专业毕业生却很难通过用人单位的入职考核。问题出在哪里?浙江申通时代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江海荣认为,除了学员自身的职业选择因素外,从技能培养角度看,主要问题出在“学”和“用”脱节上。
学用脱节问题如何破解?浙江省杭州市交通职业高中近年来摸索出一套全新的汽修人才培养系统——基于整车的专业课程“理虚实学习平台”,通过虚拟教学平台模拟整车学习场景,学生实训全部在整车上进行,同时开发企业学区课程让学生直接进入企业客服环节,实现真实工作场景下的检修操作。
“按照汽车维修本来的样子来组织教学”——这句最简单不过的描述,在教学中真正实施起来。
场景“真”
整车之上的教与学
杭州市交通职业高中的主干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是首批国家级示范专业、浙江省品牌专业。对传统汽修专业教学的“痛点”,该校教师感触颇深。
“过去,我们都是在台桌上告诉学生这是什么零件、做什么用的,然后让学生拆开看看再装上就教完了。但在实际汽车维修时,学生面前是一部整车,你让他找找制动器在哪个位置、怎么拆下来,这和在台桌上看完全不是一码事。”教师骆瑞说。骆瑞曾代表学校多次参加全国教学比赛并斩获大奖,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汽修专业教师:既能教,也会修。
该校汽修实训教室取消了方方正正的墙板隔断,一个开放空间里,两部举升机上的大众帕萨特整车占据了核心位置,旁边紧挨着课桌和显示屏,每张课桌上放着一台电脑。乍一看,实训教室和汽车4S店保养维修车间差不多。
在一堂“汽车半轴的更换”课上,16名高二学生在大屏幕上看完一段介绍汽车半轴重要性的视频后,便开始按照教师的提示步骤在各自的电脑上操作。学生面前的显示屏上,汽车半轴的理论讲解、实物图片、在整车上的位置等都有三维图像显示,就连拆卸半轴所用到的所有工具,在电脑上都可以同步操作。
骆瑞说,学生在课前就已经在电脑上熟悉了学习重点,先在电脑上用鼠标使用工具把更换半轴的流程自己走一遍,然后留下记录,教师在平台上根据他们的虚拟操作情况,决定课堂上整车操作的分组安排。表现突出的两组学生,分别到整车底盘下操作,其他两组则继续在电脑上学习。
两组上整车学习的学生,虽然经过理论学习、虚拟学习,但在真实的车辆上拆卸半轴并不轻松,不仅要找到准确的位置,还要体验如何在真实的汽车零配件之间运用正确的工具、使用正确的操作技能,必须眼到、手到,更要心到。
一个“真”字,让学习的真实过程毫无保留地展示出来。学生掌握得如何、学到什么程度,教师一看便知。“按照这样的过程来安排教学,可以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精准化教学。”该校校长金宏说,这样的模式也倒逼教师不断学习,提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职业素养,否则学生的问题很可能让教师下不了台。
投入“真”
理论虚拟实训相结合
让教师基于整车现场教,让学生在整车上基于实际维修场景学,绝不是买几辆整车往教室一放这么简单。
教学实施在时间有限的课堂里展开,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理解,却不完全和教师的课堂教学同步。在台桌上,学生分成小组在一堂课上完成零部件拆卸分装非常轻松;但在整车上,每个人的动手能力不同、完成任务的进程不一,几乎不可能让每个学生在一堂课上都直接上车操作。
然而,来自汽车销售企业和汽修一线的调研表明,100%的工作任务围绕汽车整车展开,且绝大多数工作任务为各零部件或分总成的拆卸、装配和调整,很少涉及零部件或分总成的分解维修。同时,汽车保养与维修类的工作任务中,50%以上的工作任务和汽车底盘相关,很多工作任务直接或间接涉及底盘各总成件的拆卸与安装。不上整车不行,直接上条件不允许,怎么办?
该校通过教学项目开发、企业调研,系统梳理了“汽车底盘构造与拆装”常见工作任务,积累了真实、有效、具备教学实现条件的一批教学项目;通过数字化资源基地学校建设,形成了完善、系统、优质的数字化资源,并建设了大数据分析与处理环境下的理虚实一体网络学习平台,使翻转课堂成为教学常态;通过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做中学”教材开发,探索了基于数字资源和载体平台的学习模式;通过“一校多企”合作,建设了实训场所、实训设备、实训过程和企业工作高度仿真的汽车底盘虚拟实训室,解决了基于整车的专门化课程实践教学瓶颈,让汽修专业基于整车的专门化课程开设最终得以落地。
如今,该校学生只要在电脑上轻点鼠标,就可进入汽修的虚拟情境,“像玩游戏一样”开始学习。平台上不断更新的影像教学资源,刷新着师生们的教学体验。通过“理论—虚拟—实训”结合,大大降低了整车学习损耗成本,提升了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悄悄发生改变:只要想学,随时随地。
对接“真”
校与企的无缝衔接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客观要求,企业则是职业真正落地的土壤。但企业运行和学校运行是两套系统,如何有效协同为统一目标发力?该校的做法是换位思考、真诚投入,真正从企业角度规划学生学习流程。
在企业学区工位建设时,该校围绕“一个理论教室、一块实训场地、若干特色配置”,开展“1+1+X”标准化建设。目前,该校已经在浙江申通汽车有限公司、浙江申通时代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浙江瑞泰汽车有限公司建成3个企业学区,每个企业学区均标准设置一个可容纳20人左右进行理论学习的教室,实训场地包括一到两个专用实训工位,学生在企业工学交替学习期间,该实训场地上的实训工位优先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根据教学需要及各企业特点,该校建设了相关的特色配置。浙江申通企业学区的教学项目以钣金油漆为主,该学区配置了一系列钣金油漆项目相关的实训设备及耗材;浙江申通时代企业学区以精加工项目为主,该学区配置了一个精加工实训室,实训室可开展轮毂拉丝、大灯修复、智能钥匙选配等汽修精加工项目;浙江瑞泰企业学区以故障诊断及汽车总成拆装为主,该学区配备了汽车故障诊断设备和汽车总成拆装区。
企业学区群试点班级由一位行政班主任管理,再由企业技术总监担任企业班主任,分别在3个企业学区开展教学。企业工位相对空闲时,学生在工位进行顶岗练习;企业工位相对忙碌时,学生在专业教师带领下,依托信息化设备与手段,在理论教室进行流程的重构与温习。这样既不给企业增添额外成本和负担,还让学生通过实习给企业提供了服务。
在一节通用品线班企业学区课堂上,“杭州工匠”江海荣为学生演示:打开汽车发动机舱的制动液油壶盖时,要先将周围清洁干净,以免杂物进入;在倒入时,为保持清洁,要将抹布垫在油壶下方……他的一丝不苟和干净利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们。学生们在真实案例中真切地感受到,课堂上学习可以反复,但在实际检修中必须“零失误”“一次修好”。
其实,职业教育的课堂,应该就是如此真实的“职场”。(陶如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