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正浓,在金华开发区金西粮食功能区,范伟通正驾着旋耕机翻地。他是金华九峰职业学校农机专业的老师。“谁先来?”地翻过一半,他要现场教学了。春耕助农,学生上课,哪个都不能耽误!九峰职校把课堂搬到了田间地头,召集农机等3个专业30多名在婺师生组建了“支农服务队”,分小队为农户上门服务,既帮农户解决了农机短缺难题,又让学生学到了书本外的知识。
不仅出劳力,而且出主意。在“支农服务队”的基础上,九峰职校还探索从专业技术和机械帮扶,到村庄产业发展规划帮扶的转变。日前,我们跟随“支农服务队”走进越溪白鹤村一起去助农。
师生上门为老农翻地
九峰职校是一所农业机械类职业中学,位于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汤溪镇。四周就是万亩稻田。
“轰隆隆……”高大的旋耕机驶出校门,车上插着的两面红旗迎风招展。开车的是范伟通。学校党支部副书记曹贤庆和6名学生紧随其后。他们要帮白鹤村村民陈智明翻田。
旋耕机是一种常用的农用机械,它能把地底下的根茬切碎入泥,为后期插秧提供良好土壤环境。泥土被翻得越细碎,水稻就长得越好。
陈智明今年70岁,有2亩水稻。不像其他种粮户地多,雇农机可以一次性谈个低价,他田少,一亩雇人要花180元。老人舍不得,向九峰职校求助。“您前面带路。”一进村,曹贤庆带着大家直奔田头。穿过村庄,眼前是一望无际的水田。“老师!田中间有一根电线杆。”农机专业高一班学生伊杨军,刚到水田就发现了“拦路虎”。曹贤庆对学生们说,翻田非常考验技术。机器什么角度和速度下田,采取什么路线翻,如何不让轮胎陷入泥坑等问题都要考虑好,此外还要处理像电线杆这样的状况。
“等下,看我的。”拥有20年教龄的范伟通自信满满。一阵机器的轰响后,旋耕机下地了。岸上的人紧紧盯着水田,大家都想看他如何处理电线杆障碍。范伟通先翻最外围一圈,然后把田一分为二,以波纹的方式一圈圈作业。翻好一边,他把旋耕机开出去,再倒车回来处理电线杆的两侧,轻松搞定一半田,同学们看得目不转睛。
“你们谁先来?”示范结束,范伟通要现场教学了。“我想试试。”伊杨军是汤溪镇下伊村人,今年17岁。家里有十几亩水田,也开过一两次旋耕机,所以他看上去底气十足。但是,在机器启动的那一刻,伊杨军似乎有点懵,范伟通一把抢过方向盘,及时修正了方向。在范伟通手把手的指导下,剩下的一半田翻耕好了。
看着水田一点点翻平,陈智明老人脸上掩饰不住笑容。“种地还是要靠机器啊。”老人感慨地说,多亏了老师和同学们,为我省了360元。
校长帮助规划中药基地
当日下午,九峰职校校长郑渭寅带着第二支小队进村了。队员有种植专业老师刘军红、中草药和园林规划专业的3名学生。村子遇到了发展瓶颈,专门请他们出谋划策。
行政村合并前,越溪白鹤村叫白鹤殿口村。2018年,凭借亲子游项目,消薄“摘帽”成为“网红村”。去年又建起研学基地,带动民宿和农旅等产业,村民收入翻番。
“年年割稻子挖红薯,会不会腻?没有新亮点,‘网红村’还能红多久?”在村委会3楼会议室,村党支部书记陈定粮说出了自己的担忧。“最近中草药火了,我们也想试试,定位研学。”陈定粮说完,把目投向了坐在对面的郑渭寅。“可以。关键是种在哪?种什么?如何结合研学?”郑渭寅建议去看地,评估一下土壤。
窗外下起了小雨。一行人撑伞向村边的厚大溪走去。这里是村子的游客下车点。有一大片土地,陈定粮想规划成药圃。“不行!土壤太贫瘠,草药长不好。”刘军红抓了一把土,结合土壤颜色、土层深浅和保水能力等因素给出判断。“可以改良,但成本高。”中草药种植专业高一班黄申伟插话说。
“可我们投资有限啊。”这让陈定粮一时犯了难。“用盆栽。”郑渭寅灵机一动。“这个好!游客喜欢就可以连盆买走。”陈定粮高兴地说。接下来就是种什么?刘军红认为,观光的话,草药得兼顾好看、好养,还不能太冷门。
“鱼腥草、三叶青和薄荷就不错。”刘军红说。“两面针也可以。学校草药基地就有。叶子和枝干上全是刺,观赏性很高。”黄申伟说。“对。两面针牙膏不少人都用过。但是两面针长什么样子,很少人看过。”刘军红补充道。
记者注意到,黄申伟和另外2个同学全程都在记笔记。我问他们,这样“一堂课”听下来有什么收获?“一直以为,中草药是治病救人的,第一次听说还可以当盆景卖。”黄申伟兴奋地说,也许这是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中草药的一种新尝试。
从出劳力到出主意
“支农也是一种互助。”在返回村委会的路上,郑渭寅与我们聊起了支农的另一个重要意义。他说,他们学校就是农业技能培训学校,从农田里来,再到农田中去。支农的过程,也是师生们汲取农民智慧的时候,能从农户身上学到书本外的东西。
“其实,农民才是真正的老师。”郑渭寅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范伟通翻田走的“回”字路线,其实是从农户那里学来的。去年,汤溪镇一个种粮大户请他们帮忙翻田,这个人有500多亩地,农机不够向学校求助。
作业的时候,范伟通按照画圆的方式一圈圈翻。结果5亩地下来,比人家慢了近半小时,而且翻过的水田还没有农户平整。后来才知道对方走的是“回”字路线。
“这两种路线区别在哪?”我们很好奇。“‘回’字路线减少倒车次数。省时又省油且地表平整。”郑渭寅笑笑说,这些经验都是农户在长期劳动中摸索总结出来的。“书本上可不会有这些的。”
很显然,帮助越溪白鹤村建中药研学基地,又是互助的另外一种形式。
当天,郑渭寅还专门请来了“智库专家”——金职院农学院副院长胡繁荣,为研学基地的建设和产业发展出主意。“除了卖盆栽,药材还可以入药膳,又增加了新卖点。”一落座,胡繁荣抛出一个新提议。他说,九峰刚好有药膳专业,完全可以解决技术上的难题。“这下我们更有信心了。”陈定粮高兴地说。
“职业中学的专业要紧跟市场产业链发展。如果一味闭门造车,那么我们的学生就会被市场淘汰。”郑渭寅坦言,双方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如果基地建成,将作为学校中药实训基地。不断丰富和加强学生的实战经验,让他们在一线学习和实践,为将来就业打好基础。
从专业技术和机械帮扶,再到村庄产业发展规划,这是九峰职校2020年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要从低层级的人力机械支持,变成高层次的产业链帮扶。这样的支农才能符合当下农村发展需要,也是九峰职校未来要走的路子。”郑渭寅说。(记者 薛文春 徐贤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