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平台集聚优势 创新技术技能服务
时间:2020-04-15 来源:《浙江教育报》

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是除技能人才培养之外,“双高计划”的又一重要支点。这既是高职院校对接科技发展趋势、支撑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补齐自身科技创新短板、提升技术服务能力的内在要求。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中,我省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围绕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强应用研究、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为区域发展和产业升级增添了新的活力。

深度融合,找准“发力点”

小到向周边社区和企业开放校内资源,大到探求校企共同体的多元模式,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这些年来一直在坚持主动推倒“围墙”,将开放办学进行到底。在校长贾文胜看来,学校要像一棵树苗,把自己的根深深地扎在区域、产业的土壤里,然后从区域和产业里汲取养分,让自己长成参天大树,回馈社会。当然,除了开放的态度,还需要有“破冰”的智慧。学校在实践中先后确立了“校企合作要双赢,以他赢为律;合作中以小利谋大义,强化共建;要有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等原则,让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真正成为命运共同体。

高职院校该如何在科研服务上树立有别于本科院校的优势?拥有全省高职院校首个省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有自己的经验。校方把“立地式研发开发服务”作为科研的首要定位,帮助企业和行业解决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难题,用项目制的方式推动问题破解,致力于产生切切实实的效益,同时做好新技术的引入和推广,真正引领整个行业。这种“企业出题、学校接题、教师解题、师生答题”的研发模式帮助学校构建了多层次、多产业、多功能的立地式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体系,并在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上取得了丰硕成果。

要想打造“当地离不开”的服务能力,就要摸准区域经济发展的脉动。知识产权法律问题是转型升级中的温州民营企业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以此为技术服务突破口,联合温州市知识产权局合建温州市知识产权服务园,随着自身的发展壮大,不但能在产权纠纷处理上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还能为行业提供相关人才支撑,保障民营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作为行业类院校,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则在“业内都认可”上蓄力,通过全员参与、全方位合作,提升成果推广应用能力,力争成为交通行业科学技术革新和创新驱动的策源地。

强化服务,做大发展“蛋糕”

这些年,积极“走出去”的中资企业越来越多。大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积极进行贸易投资、参建基础设施、海外经营的同时,却屡屡遭遇缺乏相匹配人力资源的困境。借着多年承办援外培训项目的经验,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大胆尝试,在2016年与贝宁CERCO学院及在非中资企业合作成立中非(贝宁)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此举也开创了浙江高职院校海外办学的先河。海外办学既缓解了中资企业的“用工难”,也能为当地培育优秀技术工人,形成了多赢局面。意识到职业教育“走出去”的重要意义后,宁职院一方面继续在斯里兰卡等国兴建办学点,另一方面还牵头成立了“一带一路”产教协同联盟,探索校企协同“走出去”的发展模式和路径。

地方职业院校的发展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休戚与共。杭职院因此提出了“立足开发区,服务杭州市”的办学定位。学校依托已有的服务平台和专业特色、技术优势,主动对接城市居民小区电梯改造、杭州亚运会赛事服务等需求,对标杭州“十三五”主导产业,助推杭州“新制造业计划”。同样,宁职院也提出了“在区域价值中构建学校”的理念,与地方行政部门共建科技创新中心、人力资源开发服务基地,并搭建数字科技园等,与城市发展融合共生。

扩大平台辐射范围,增进协同效应,是不少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路径。比如,温职院就牵头成立浙南职业教育集团,发挥“集团作战”的优势,推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齐头并进,进行“东西南北中”协同推进的产教融合布局。同时,该校还联合50多家长三角地区的高职院校、科研机构及行业企业单位,共同发起成立长三角高职院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联盟,助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则立足区域,试图打造产教融合“升级版”。学校先后探索了共享基地、集团联盟、资本混合、校地合作、研发引领和丝路互惠等6种类型的产教融合模式,通过区域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现代农业职教集团、特色产业学院、专业研究所等不同载体增强自身的技术技能服务实力。(汪恒)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