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荣幸能和优秀的小伙伴们一起工作,为完成眼罩生产线及自动晾衣架改造任务,连续三天通宵。这样的团队,在全国高职院校中也不多吧!”“五一”前夕,全国技术能手、金职院机电学院老师章跃洪发圈为工作室团队点赞,顿时引来N多的点赞,这群“技术达人”的工匠精神一次次感动到大家。
章跃洪技能大师工作室有12名成员,大都是学院毕业后留校或返校“回炉”的匠人,他们各有专长,组成一个技术攻坚的年轻团队。学校老师这几天才开学,但这个团队从3月初开始就满负荷运作,为本地多家企业复工复产解决了诸多技术难题,打响了“名气”,承接的自动化设备项目已经排到了今年8月份。
技术服务中锤炼团队精神
承接的企业技术服务项目都在机电学院上千平方米的实训车间里完成,这里有数十台车床、铣床,和生产车间一样。不同于企业的是,这一支精干的团队,就能“搞掂”机械设计、自动化改造、精密加工以及机器人等各种先进技术,制图、做零件、改造生产线、调试性能……大家分工合作,有条不紊,专心致志地忙碌着。
初看团队的成员像是在校大学生,其实都是学院的实训老师,年纪轻轻却个个都是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老机电”。4月初,章跃洪技能大师工作室团队加班加点,帮助浙江铂仁旅游用品有限公司将眼罩生产线改造为医护级口罩生产线。
改造有时比新造一条生产线还要繁琐、有难度。口罩生产线改造,涉及鼻梁条、耳带超声波焊接等核心设备及大量零部件制作,如市场价约2000元、后涨至2万元还断货的压花辊和滚刀等。为节省成本、不误工期,他们自己设计制造了实用高效的压花辊和滚刀。
为确保半个月内交出合格的医用口罩生产线,团队“白+黑”连续奋战在实训车间,一天十五六个小时是家常便饭。仅4月份,就为我市铂仁、好易点等6家企业改造自动化设备,帮助中小企业打通技术“难点”和“堵点”。
学院2017届机制专业工程创新班毕业生阙献书今年25岁,在工作室待了几年,已经带起了徒弟。小他两岁的范依洲,去年毕业后留校进了工作室,时常会找“小师傅”求教。数控专业的叶巧清才30岁,已是这里的“老兵”,还有李永斌、杨坚斌、陈剑波等,都是术业有专攻的技术能手。
疫情期间,阙献书、叶巧清等人都参与过一家医疗企业口罩生产线的维护,四个人两条生产线硬是驻点忙了近一个月。因为生产线性能不稳定,口罩需求量又极大,他们干脆住在企业值班,从当初日常维护到利用专业优势帮忙调试、改进机器,“真的像打仗一样”。
机电学院院长戴欣平说,章跃洪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员都很年轻,耐往住寂寞,吃得起苦,钻研技术“执拗而狂热”。
师生传承中厚植工匠精神
“在学校里60分就能及格,而在实训车间里,做到99分也是废品。”这是章跃洪技能大师工作室团队的座右铭,每个成员牢记心间,付诸敬业爱岗、专业专注、精益求精的行动。
章跃洪是全国技术能手、浙江省技能大师、浙江省首席技师,技校毕业后在企业从学徒做起,凭着刻苦钻研,持续学习,从一名技术工人“华丽”转身为高职院校老师。他2007年到金职院工作,2013年成立大师工作室,带学生以“严苛”著称,“做到99分也是废品”是他对工匠精神的朴素解读。
能留在工作室的都是凭实力,每个人在求学、工作之后都拿过很多大奖,除了章跃洪是全国技术能手,团队中省、市级技术能手就有九个。“大部分是我的学生,还有学生的学生,这些年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浙江省一等奖就有30余项。”
除了一毕业就留在工作室继续“深造”,团队中不少成员则是放弃企业“高薪”,“回炉”加入工作室,跟着老师修练精研技术。同时,他们也像老师章跃洪一样当起实训老师,将专注细节、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传承给学弟学妹。
工作室为何能在7、8年时间里塑造出一批优秀匠人?章跃洪认为优秀毕业生先到企业工作几年,再回来后,心智会更成熟,眼界也更开阔,并带回一些好的技术,成长得也特别快。叶巧清是工作四年后返校的,他说:“企业里面对的问题比较单一,而在学院里能碰到各种各样的产品,接触面更广更综合,学到的东西也更实际、全面。”
在工作室团队成员的影响和带动下,近年来,机电学院先后走出了13名“浙江省百千万技能领军人才”“浙江省技术能手”“浙江省青年岗位能手”。校企搭建的院士专家工作站、浙江省农机技术与装备工程实验室、液压动力应用研究等研发中心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中心,是学院培育工匠的又一平台,每年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近50项。
依托工作室团队这批优秀师资,学院自2014年面向机制专业大二学生创设的“工程创新班”精英教育,现有4届毕业生约120余人。班里人人参赛、申请专利、参与科研项目,近五年承包了学院30余项国赛中的18项、200余项省赛中的一半,每人都有1至2个国家专利。走上社会后,他们全都很多人成为总工程师或技术总监,引领着技术创新和企业发展。用卓越表现和骄人成绩精彩演绎着“专、创、精、敬”的工匠内涵。
章跃洪说:“是国家与时代给了技术工人以机遇,作为一名高职院校教师,我们更应把课堂设在车间里,把‘99分就是不及格’的工匠精神传承给更多人。”(叶骏 方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