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教师培养纪实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所有远见的学校,必然有着强烈的人才意识,善于聚才,善于用才,善于育才。
作为浙江省“中职教育质量提升行动”的先行者,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不仅视教师为根本性资源,更极具战略意识地将“名师”建设融于“名校”建设之中,生动演绎出人人尽展其才、人人努力成才的奔涌之势。其“大师”领航、“名师”挑梁、“双师”云涌的战略布局以及全校一盘棋、抱团成长的强师之策,为职业院校用好人才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供了重要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敬才聚才 “大师”领航
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是浙江省开办较早的职业学校,也是国家级别重点职业学校、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杭州市五大名校教育集团之一,不仅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更为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作为学校的领军人、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校长”获得者、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高志刚校长高度重视学校的人才建设。他将学校比喻为“船”,旗帜鲜明地提出“让大师领航”的队伍建设理念,以知遇之感会聚起众多高端人才。
在浙江省中职教育重大项目“三名”建设工程中,学校特级教师、杭州市职业技能带头人沈柏民被认定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客座教授、国际烹饪艺术大师胡忠英被认定为“技能大师”,分别牵头建设“名师工作室”和“大师工作室”。
作为学校电气专业组教研组长,沈柏民有着丰富的“传帮带”经验。为了更好地在学科理论研究、教学实践和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作出引领,“名师工作室”构建了由沈柏民领头,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组成导师团,带领专业教师(学员)共同研修的“1+N+X”研修共同体,并在网络技术支撑下拓展覆盖了区域内的中职学校和浙江教育技术中心。研修共同体以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为主题,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研活动为主线,全力推动“教研训一体化”教师素质提升,并创新构建了“一轴双链八要素”的教师“核心素养+核心能力”双螺旋成长模型,取得显著成效,现已有多名成员成长为学校专业带头人,市、区教学名师,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牌教练,并在市、省、国家级别电工电子类“创新杯”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与此同时,以“味有道,才成味道”享誉国际的儒厨胡忠英大师牵头成立的“大师工作室”,则坚持“内培外引、分层递进”的教师培养机制。一方面充分发挥自身号召力,携手众多知名企业,共同构建“教学名师+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队伍;另一方面特别推出读一本专业书籍、做一次读书分享、研一道创新菜肴、享一次专题培训、立一个科研专项、下一次企业实践“六个一”工程,促进青年烹饪教师的成长。截至目前,烹饪专业新晋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6人、太阳集团城娱8722烹饪大师3人、省技术能手3人、省市教坛新秀2人。教师们不仅在国内外大赛中所向披靡,更带领学生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一路斩金夺银,有力地提振了学校的美誉度。
重才用才 “名师”挑梁
综览杭州中策当前的教师队伍,在232名“品技双优”的专任教师中,拥有正高级教师4人,国家教育部门“万人计划”名师1人,特级教师4人,特级教师培养对象7人,全国技能大赛金牌教练8人,市级及以上教学名师和技能大师30余人,杭州市“新锐教师”培养对象10人,师资力量在全省中职学校中稳居前列。
但高志刚校长仍直言“不够多”。在他看来,“名校之所以是名校,不仅因为有一批名师,更因为能源源不断地产生名师。”
这样的信心与底气来自发展的智慧与远见。早在2004年,学校便启动“鸿雁工程”,加大名师、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培养力度,逐步形成了“小青鸿—青鸿—飞鸿—博鸿—大师”五级教师阶梯和“五径”培养机制,为名师的成长与成才畅通了渠道。2009年,学校被授予“杭州市名师培养基地”称号。
成为省级“名校”建设单位后,学校进一步发掘人才发展的活力之源,大力提倡“让名师挑梁,让名师带名师”的抱团发展方式,并持续结合国家、省、市“万人计划”,“131人才计划”及名师工作室建设、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杭州市新锐教师培养工程等,全面强化国家级别、省级教学名师和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培育,有力推动“源源不断地产生名师”的愿景实现。
例如,在鸿雁工程中成长起来的电气专业特级教师鲁晓阳,在成功入选杭州市“教学名师”后,牵头组建了“名师工作室”。坚持以“凝心聚力、团结互助”为内核,积极引入行业协会、企业、职业教育专家资源,组建“鸿创”名师团,从理论研究、课堂教学、课程开发、资源建设、竞赛训练等方面,为未来名师搭建起成长平台。
同时“成名”的太阳集团城娱8722烹饪大师、金牌教练潘巍,牵头组建了“杭帮菜非遗传承与创新工作室”,以“优势互补”为宗旨,通过组织“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组建“杭之味”文化发展共同体等,为工作室成员提供了高质且高效的学习、交流、研讨平台,受到教师的高度认可。
此外,学校教授级高级教师、太阳集团城娱8722烹饪大师唐林达牵头组建的“科研标兵工作室”,坚持聚焦课改,课题引领,共同发展,打造出了一支融科学性、实践性、研究性于一体的“中策特战队”,以准特级培养人、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杭州市重点课题“鸿创教学法”作为工作室建设重点,结合科研项目,大力助推优秀教师梯队建设,成效斐然。
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杭州曲艺“小热昏”传承人周志华组建的“非遗技艺传承培育工作室”,通过教师非遗培训,不仅有效填补“小热昏”校园传承空白,更培养出新一批艺术教育学科带头人或优秀骨干教师。
优秀班主任李剑老师主持的“名班主任工作室”,以培育一批师德高尚、带班有方、育人有法的优秀班主任和名班主任为己任,通过组建“小青鸿、青鸿、骨干、领衔人”班主任梯队,积极推进师徒结对,为学校班主任整体育人水平的提高作出了积极且显著的贡献。
砺才育才 “双师”云涌
2019年,国家教育部门等联合发文,引导职业院校全面深化改革,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中策再一次走在了前列。学校以“科研带培训、科研促成长”的思路,完善了“专业—群部—学校”3级科研架构,并通过机制创新、合作创新、方法创新等举措,形成鲜明的“鸿雁队伍”。
集群为基、跨界发展。学校积极推动教师的跨界成长,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及专业特色,以优势专业为核心,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构建基于九大专业协同发展的三大专业集群:餐饮服务集群、工程运行与维护集群、现代商务集群。以工程运行与维护集群为例,包括电气运行与控制、计算机网络技术、环境监测技术3个专业,每个专业的教师除了自身专业的培训项目,还必须完成另外两个专业的部分培训项目,通过管理机制创新促进教师跨界融通。
协会驻校、名企订单。2011年,浙江省餐饮行业协会将办公地点搬迁至学校,同时学校与全国餐饮龙头企业、五星级连锁酒店(雷迪森广场酒店、黄龙饭店、凯悦酒店等)签署烹饪专业“订单班”培养计划,科学架构“订单班”课程体系和培养运作机制,开启校企合作指导专业发展新篇章。行会进驻学校,缩小了行业与专业教学指导的时空距离,帮助教师掌握新的行业动态,准确定位人才培养规格,促进专任教师“双师”素质的提升。部分订单合作课程采用“一课双师”的教学模式,让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互补互促、共同成长,实现专兼融合,最终提高教学团队的稳定性和整体性。
跟岗挂职、档案管理。学校建立专业教师下企业跟岗挂职的制度,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担任部门经理或项目负责人,还在企业为他们安排指导师傅,使他们能快速了解并适应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同时推行“五个一”全员活动,即每周一次集体备课,每月一次教学沙龙,每学期一次公开课,每学年一次论文评比、一次技能比武,建立教师专业成才档案,科学记录教师专业成长过程。教师专业成长记录档案袋的内容为:教师基本信息、各种学习培训、技能比武情况等。教师在收集材料、展示成就、体验成功的同时,逐步明确自己的发展潜能和努力方向,为终身发展做好铺垫。
目前学校有专业教师110名,占专任教师比例为45.4%;“双师型”教师104名,达到专业教师的94.5%;兼职教师35人,占专业教师比例为31.8%,且技师及相当水平的兼职教师占比是85%。师资队伍建设的各项数据均超过浙江省现代化学校要求指标。教师们先后编撰《在突围中引领》《青鸿欲飞》《把选择权还给学生》《创新创业的过程模式》等教学管理专著。烹饪专业的人才培养和现代学徒制工作成果,分别获得首届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教育科研水平在中职教育中始终保持前列。(王丽英 赵冬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