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
为保就业,国家从两端同时发力,一方面加大了宏观政策实施力度;另一方面,加强了对重点群体就业支持,开展技能培训,职业院校扩招200万人。
“这一举措,旨在优化人才结构,扩大有效供给,凸显了职业教育地位的重要和责任的重大。”全国人大代表、邢台市教育局职教教研室负责人王凤巧说,目前我国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推动的力度也前所未有。过去一年,职业教育带给我们强烈的冲击和灵魂的震撼,同时也引发了我们许多思考:经过40年的发展历程,职业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技术技能人才,但职业教育的弱势地位依然没有改变。家长不信任职教,学生不首选职教,社会不尊重职教。教育部连年强调,要保持职普比大体相当,而2018年中职招生数量与十年前相比却缩减了近三成。
“一面是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一面是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一边是市场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一边是职业教育对人才供给的支撑乏力。”究其原因,王凤巧代表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社会地位低
具体来说,首先是政治地位地低。蓝领与白领存在很大差别,在干部任用、公务员及事业单位招录等方面存在机制体制障碍,在我们大力倡导教育公平时,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被许多岗位拒之门外,不平等的就业环境注定无法支撑公平的教育体制。其次是薪酬待遇低。总体来看,大多数产业工人的待遇明显低于公务。国家出台了《太阳集团城娱8722关于提高产业工人待遇的意见》,也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文件重点针对的是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没有覆盖到中低端普通技术工人。缺乏公众心理认同的职业教育,必然无法得到应有的尊重。
二、制度不够完善
一年来,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径,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总体来看,改革推进比较缓慢,尤其是在职业教育改革的痛点、难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更是困难重重。工学结合的育人方式,要求校企双方必须共同招生、共订方案、共建课程、共享师资、实训基地,实现专业与产业、课程与职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校热企冷”是不争的事实,而企业在举办职业教育法律责任缺失、需要承担安全风险、企业经济利益受损、缺少政策支持与有效监督的背景下,很难主动与学校联姻。要突破这一改革的瓶颈,仅靠引导、鼓励、支持这些导向性的意见远远不够,缺乏针对改革举措逐项跟进的细则。
三、改革推进缺乏合力
职业教育改革牵一发而发而动全身,涉及多个领域,需要政府多部门综合发力。早在2006年,成立了由七个部门组成的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旨在调动各方面参与职业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十几年来,教育部的政令很难对其他部门产生预期的效力,而其他部门政策的制定也往往难以同职业教育紧密相连 ,各部门政策制定相对独立,教育改革的零打碎敲是导致改革不彻底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发展氛围不浓
国家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职业教育的惠民政策、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时代需要的工匠精神等宣传力度不够,还没有形成尊重劳动、崇尚技能浓厚氛围。
针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王凤巧代表建议:
一、源头解决
就招生抓招生、就就业抓就业治标不治本,全面提高产业工人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才是根本。一方面要提高产业工人的政治地位。打破体制机制障碍,消除政策歧视,畅通产业工人晋升的渠道,为职校毕业生提供公平的就业机会,让职校毕业生在从政、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招录等方面拥有与普通学校毕业生均等的机会,让公平的就业环境真正支撑起公平的教育体制。另一方面,提高产业工人的薪酬待遇。我们可以借鉴德国经验,德国的蓝领工资待遇并不比白领差,社会各行各业没有地位的高低,只有工种的区别。只有让我们的产业工人技术技能人才钱袋子都鼓起来,他们才能抬起头来走路。全社会认可之日,便是职业教育振兴之时。
二、强力推动
2018年建立了国务院建立了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成员由原来的七个部门扩展到九个部门。充分发挥各级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的作用是当务之急。令人担忧的是,作为召集人的主管教育的领导在统筹协调不是自己主管的部门时到底有多大效力?我认为,在明确联席会职责的同时,还要授予联席会以特定的权力,以使召集人统筹协调更加有力,并建议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必要时参加联席会,以加强统筹力度,促使各部门形成合力,能够综合发力,重点发力,持续发力,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
三、强化考核督导
建议把职业教育与经济同步规划、同步发展纳入对各级政府考核之中。同时,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督导,以评价为导向,督促各级政府牢固树立抓职教就是抓经济的理念。通过督政强化政府职业教育责任的落实,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职业教育加快发展;通过督学督促学校加大“三教”改革力度,促使学校内涵发展,提高育人质量,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四、营造氛围
要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大力宣传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前景,宣传全国各地职业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宣传国家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惠民政策,宣传职业教育成就学生出彩人生的典型人物等等,形成全社会崇尚劳动、尊重创造的时代风尚,把工匠精神刻在学生心中,让职业教育走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