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如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传统的模式往往局限于根据地方产业需求,匹配相关专业,为企业培养对口的技术工人。其中较为成熟的模式,就是“校企合作”,包括送学生到企业实训、为需求量大的企业开设“专班”定向培养。
根据浙江省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升级、地方党委和政府部门深化对新经济发展动能探索的需求,浙江省东阳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简称“东阳市职教中心”)在持续巩固“校企合作”优势的同时,积极拓展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领域,通过实施“校地合作”,走出相对单一的中职教育“技能茧房”,在立德树人的同时,培养创新型高技能工匠,画好职业教育和地方发展的“同心圆”。
连日来,一则“浙江一嘉@高薪诚聘”的H5帖子,在浙江东阳人的微信朋友圈里连续转发。高大上的画面、悦耳应景的音乐、便捷的报名通道,吸引了7000多用户、3万多人围观。这则帖子就出自浙江省东阳市职教中心电商专业学生之手。从为企业培养人,到为企业招聘人,更深度地融入企业发展,这是东阳市职教中心推进“校地合作”迈出的一大步。
自2018年以来,东阳市职教中心主动对接地方党委和政府部门,收集并梳理需求,充分利用学校的师资、课程、生源等优势,改善供应,积极作为,把中职教育嵌入地方重点工作,成为地方党委和政府部门的“智囊”和“助手”,形成了三大特色。
服务区域产业群
促进高质量发展
从零星分散的企业到连片集中的产业群,服务半径的扩大,折射的其实是中职教育全局发展观的变革。因为,做到精准掌握一家企业的需求并不难,而要把握一个区域产业群的深层需求并为其量身定做服务方案,需要学校有良好的“地接”能力。东阳市职教中心紧紧抓住近年流行的“服务外包”机遇,推动技能教育和产业发展融合。
共建产业培训基地。通过捕捉某个区域产业集群的需求,主动对接当地政府部门,将对口专业的学生“打包”送上门,既满足企业的特殊用工需求,又让学生在匹配的岗位上提升技能,从而帮助地方政府部门精准高效服务企业。2018年3月,学校与白云街道党工机构、办事机构对接,在电商集中的白云商贸园区设置了产业培训基地,196家电商企业提供了200余个岗位。2016级电商专业学生全员上岗,经过3个月在岗培训,实现了学生全部对口就业。而在往年,该专业的对口就业率在60%至70%。这种分散式培训更好地满足了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也更容易增强学生与企业的黏性。有别于大型制造企业的流水线工作方式以及分工细化造成的专业局限,小微企业提供了更全面的锻炼机会,使学生综合素养快速提升。
创建经济服务平台。根据专业设置,学校研究各方需求,打造多元化的平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目前已建成了助企招工平台、电商第三方服务平台、礼仪和茶艺培训平台等。
一直以来,中职学校习惯于坐等上门招聘,从未想过会成为地方产业的招工助理。东阳市职教中心主动转换角色,利用生源与技术优势,主动当起企业HR,为地方政府部门分忧解难。浙江一嘉有限公司是今年5月由虎鹿镇政府部门引进的防疫品生产企业,因为用工缺口较大,虎鹿镇党委和政府部门发动全体干部,帮助企业“吆喝”招聘。东阳市职教中心获悉后主动对接,专门抽调师生成立工作组为企业搭建招工平台。学生们承担起策划师、技术师和人力师等角色,制作招工H5,调取后台人员资料报送企业,组织入围者到企业面谈并帮助做好接待工作,不仅消化了学校生源,而且助力了社会富余劳动力再就业。根据电商企业的特殊和短期需求,打包承接相关项目,提供网页设计、商品拍摄、文案整理以及销售客服等服务,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锻炼机会。如每年“双11”,学校的客服“订单”总是爆满。借助酒店旅游管理专业拥有专业礼仪师、茶艺师的优势,为企业提供个性化商务接待以及礼仪和茶艺培训等,可以让学生快速地“见世面”练技能。经过一段时间试运行,各方对上述平台的需求已经与日俱增。
服务地方活动系
助力大花园建设
为践行“两山”理念,推进绿色发展,打造“诗画浙江”,2017年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谋划实施“大花园”建设,全域旅游推进工程成为“大花园”的重点。东阳市职教中心瞄准这项工程,结合乡村振兴,调动师生创新服务地方品牌活动,高标准推进东阳全域旅游。
共办旅游节。乡村旅游节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金扁担”,也是县域全域旅游的主要支撑。限于乡村在人才和文化资源方面“先天不足”,迫切需要专业人士引导。太阳集团城娱8722传统村落虎鹿镇蔡宅村已经接连举办了4届旅游节,面临创新乏力、引流剧减的困境。2019年第5届蔡宅旅游节前夕,接收到当镇党委和政府部门发出的需求信息后,东阳市职教中心派出专业团队对接,为其全面打造全新的旅游节“套餐”,包括农产品网销、亲子研学、汉服表演、青春快闪、茶艺服务、导游服务,还承担起旅游节的直播工作,并为旅游节制作了精美的H5帖子造势预热。
共营研学游。作为文化和旅游部门力推的项目,融非遗体验和劳动教育于一体的研学活动近年来大热。但是许多景区对非遗背景和劳动课程鲜有深度了解,非遗主管部门又分身乏术,亟须有人“穿针引线”。东阳市职教中心以学校的“木作学堂”为核心,集纳相关专业,同时与社会上的非遗传承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为各景区推出“木作体验+”研学游项目。
服务党群共建圈
用好红色传家宝
党建是我国珍贵的红色传家宝。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精神,提升红色教育,既是中职教育立德树人的应有之义,也是贯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血脉。近两年来,东阳市职教中心以党建带团建、妇建、工建,实现党群共建,融合发展,努力打造学校和地方党群共建“综合体”,从而深化“党建带群建,群建壮党建”,示范引领党群干部专业技能提升,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实训。
团委活动三下乡。主动融入地方尤其是农村共青团组织举办的各种重大活动,做到技术、文化、人才等三下乡,形成工作合力,共促三农发展。今年4月30日,东白山采茶节举行,东阳市职教中心派出60名团员师生,联合当地青年干部以实际行动助农。学生们表演汉服舞、采茶叶、做直播,教师们当起“主播”在网络上推销东白茶。半天时间,30多万人次收看直播,销售茶叶2万余元。锚定“职教助农”,持续深化职教三下乡活动,已成为东阳市职教中心的新课题。
东阳市职教中心依托校园环境幽雅、资源丰富的优势,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把工作团建引入校园,推出亲子手作、非遗体验、茶艺培训、人文讲座、松林露营等项目,独树一帜。为此,学校把闲置已久的拓展基地改造成融松林、草坪、舞台、长廊、茶室于一体的“挹雅苑”,连接正在建设中的非遗青创基地,美化环境;同时鼓励教师进修礼仪、茶艺等职业技能,为非遗传承人开设个人工作室,为工会团建提供更多选择,倡导文明健康新风,振奋干部队伍精气神,助力企业文化建设。
思政教育进乡村。教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新时代创新三农工作,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素质,把好思想之舵。东阳市职教中心以党员志愿服务进乡村、“两会”精神乡村巡回宣讲等活动为载体,发动全校129名党员教师的积极性,推动思政教育进乡村,并把此项工作列入学校31个“匠心教师工作室”考评内容。学校创业中心主任徐匡发挥电商专业优势,为虎鹿镇“东白学堂”提供电商助农公益夜学培训;多位教师接受市社区学院邀请,为各镇乡街道的社区学校提供技能培训,宣讲党的十九大和全国两会精神。通过活动,学校党员教师密切了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同时把群众的需求带回学校,促进教学创新。
志同道合建机制
凝心聚力强根基
通过两年的校地合作实践,东阳市职教中心达成了立德树人和服务地方的双重目标,彰显了现代中职教育的价值担当。当下,学校正在探索思考如何让校地合作更系统、更全面、更有特色、更有成效。
一是建立合作机制。目前学校的合作对象仅局限于白云街道、城东街道、六石街道、虎鹿镇等范围,还未实现全市覆盖。随着各个镇乡街道的需求纷至沓来,当务之急是建立校地合作机制,组建专门的工作机构,为地方党委和政府部门提供“固定套餐+个性菜品”的服务菜单,做精“特色”项目,开拓“特需”项目,在创新服务中为师生提供更宽广的锻炼平台。
二是强壮专业根基。不可否认,专业优势是校地合作的根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目前,学校融入校地合作的专业也未做到全覆盖,需要进一步寻找连结地方工作与职教服务的“焊点”,尤其是要瞄准东阳的三大国家级别特色产业,如建筑、影视文化、木雕和红木家具,挖掘专业潜力,参与社会治理,实现中职教育与地方产业一体化发展。为了调动学生参与校地合作的积极性,学校还推出了系列激励机制,如:项目引领制,鼓励师生认领项目;表彰优秀制,每次活动结束后表彰优秀学生,为他们的“生命银行”增加积分;竞赛植入制,在学校师生创新创业人人赛中,设置校地合作板块等。
中职教育的任务绝不能局限于培养技术工人,而是要让学生在走上岗位后成为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做一个精神自足、技能高超、素养优良、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工匠。(卢干 浙江省东阳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