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校长、英语教师於芳发表论文《中职英语跨学科教学改善“三缺”现象校本化策略》,诸暨技师学院院长王铁江领衔的“语文+电商”团队开出跨学科直播课程“珍珠饰品的图文编排”,绍兴市柯桥区职业教育中心体育教师、绍兴名师樊洪基带领团队新编教材《烹饪遇见体育》……
每天,由绍兴市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室发起的“跨学科”研讨群里都会频繁跳出各种信息,教师们争先在群里分享各自在跨学科领域的探索。“从去年8月加入这个团队以来,我感觉自己一下子从封闭的校园闯入一片辽阔的天地中。”绍兴市上虞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烹饪专业教师陶胜尧兴奋地说道。
陶胜尧口中的团队正是由绍兴市教育局牵头组建的中职教师跨界融合发展共同体。跨学科、跨专业、跨学校、跨地域……这场因职校教师“跨界”组团掀起的革命,构筑起职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生命场”,唤醒了教师的成长自发性,不断催生出各种化学反应……
以“跨界”之名,寻找成长“合伙人”
伴随着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的产业形态、生产方式、商业模式不断涌现,跨界成了这个时代的风向标。一个个未知的领域,都需要具有跨界思维的复合型人才来开疆拓土。
跨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拥有跨界思维的职校教师。然而现实是,不少职校教师理念与教法落后,缺乏跨界合作意识;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与相关生产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脱节;“双师型”教师成长目标模糊、动力不足……
“必须打破企业与学校割裂的桎梏、工作与学习分离的藩篱、职业与教育脱节的鸿沟,打破教师传统的学科教学思维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让不同学校、学科、专业的教师在跨界融合过程中,激发创新意识和主动探究意识,找到提升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和职业关键能力的有效教法,推动中职教师教学理念和教法的转型升级。”绍兴市教育局副局长肖理生说。带着这样的思考,中职教师跨界融合发展共同体应运而生。
打造共同体的第一步是为教师寻找成长“合伙人”。依托省名师网络工作室平台,绍兴市职教教研室教研员戴智敏率先试水,带领她的语文教研团队与计算机、烹饪、电商、工艺美术、市场营销、体育等20余个专业教研团队展开合作,之后又将行业企业、高职院校的专家拉进“朋友圈”。共同体的规模不断扩大……
从最初的几名成员到如今的上千名成员,这样的发展势头大大超出了预期。“受学校、地域、专业、学科限制,长久以来,职校教师专业发展缺乏引领团队,青年教师更是缺少学习的榜样、赶超的目标和历练的场所,我们要做的是给教师的专业发展找到一个家、点亮一盏灯。”绍兴市职教教研室主任孙坚东如是说。于是,鼓励专业(学科)名师在共同体内组建“1+4+N”教学创新团队,团队以专业(学科)名师为核心,包括2名以上文化(专业)课骨干、1名企业师傅、1 名高职名师和N名有创新意识的不同学科(专业)中青年教师。目前共同体内共有58个教学创新团队,其中绍兴41个,还吸引了省内8地市的17个团队加盟。
这样一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的组织形态,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由绍兴市学科带头人、绍兴市烹饪大组长李志强领衔的烹饪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初期,主要探索烹饪和语文的跨界融合。在深入探索过程中,团队尝试进一步拓展跨界融合的其他专业。于是,团队又开始在共同体中寻找其他“合伙人”,形成了以烹饪专业为主,综合语文、财会、营养学等多个学科(专业)的综合性教学创新团队。
多元碰撞,撬动教师成长的“支点”
绍兴市信息化说课比赛一等奖、绍兴市文化课与专业课深度融合无生课堂微型课评比一等奖、担任“绍兴地方特色菜实训教程”“绍兴十碗头菜谱”市级优秀选修课程副主编……工作仅一年的陶胜尧“动静”却不小。
陶胜尧的拔节成长离不开共同体的滋养。去年5月,陶胜尧的师傅、烹饪教学创新团队导师李志强带着他参加了一场跨学科培育联合教研活动。当美食与美文相遇,戴智敏和烹饪专业名师周武杰共同演绎的“语文+烹饪”创新课,迸发出无数火花。这是陶胜尧第一次接触跨学科教学。这次经历犹如火种,唤醒了陶胜尧的成长自发性。
尝试跨学科教学,陶胜尧推出的第一堂课是“诗话梁祝宴”。一菜配一诗,当古诗词的意境融于菜品之中时,学生们深深沉醉于江南的诗情画意里。初尝甜头的陶胜尧一发不可收拾,他买来厚厚的唐诗宋词书籍放在床头,每晚必读。“这个团队,像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我加入其中,不断去探究新的教法。”陶胜尧说。
自从加入共同体,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旅游专业教师、浙江省教坛新秀王蓓芳欣喜地发现,自己不再是“孤单”的一个人,而是共同体中一个活跃的细胞。依托团队,王蓓芳和浙江仙人掌海外国际旅游有限公司董洁洁合作编写选修课教材《绍兴地接导游操作实务》;参与绍兴市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规划调研课题,形成《绍兴市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和《绍兴市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和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教师张文莲合作为绍兴市柯桥区撰写全域旅游导游词……
和行业企业大师、高职院校专家、不同专业教师的思维碰撞,给王蓓芳的教学带来了全新的视角。2019年6月,王蓓芳和语文教师劳鸿燕合作开出“酒意共诗情——绍兴黄酒文化”创新课;同年11月,又开出“惠风和畅说兰亭”创新课……跨学科融合的探索不断引向深入。“这是共同体带给我的‘1+1’远大于‘2’的体验和收获。”王蓓芳说。
“共同体激发了教师抱团前行的热情和专业自信,一大批具有跨界融合思维的优秀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团队中的卓越人才。”肖理生欣喜地说道。
成长“同心圆”,一群人一起走才能走得更远
一个1000人的钉钉群满员了,再建一个;又满员,再建一个……4月18日,一场由绍兴市职教教研室主办、戴智敏名师网络工作室承办的绍兴市中职文化课和专业课深度融合优质教学资源展示和专家讲座网络直播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25个省市的上万名教师参与和围观。
像这样大大小小的展示、评比活动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开展。这阵子,绍兴市又在筹备中职学校跨界融合优秀教材、网络同步课程、案例、创意作品评比,
2020年度绍兴市中职教师跨界融合发展优秀教学创新团队及“三师型”优秀导师(教师)评比。
“对教师而言这就是专业成长的‘练兵场’。”孙坚东深谙,一群人一起走才能走得更远。为把中职教师培养成具备学科教学能力的“讲师”、具备学科(专业)融合能力的“通师”、具备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能力的“能师”,绍兴市职教教研室努力搭建“三师型”师资培养平台。
如依托浙江省名师网、之江汇教育广场等网络平台,组织企业行业大师、职校教师开展面对面的无边界教研活动。截至目前,已举行线上线下校企跨界融合教研活动400余场。开发跨界融合MOOC课程、在线开放课程,打造多学科(专业)资源并存的超市式移动学习平台。截至目前,共开发网络金课13套、跨界融合系列教材20本。
在肖理生看来,中职教师跨界融合发展共同体掀起了一场教师的成长革命。这场变革倒逼教师打破学科思维界限,人人研究教材,人人研究科学的育人方法,从而实现教师从个体优秀走向群体卓越。(胡梦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