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建设的“三度”“三环”与“三不”
时间:2020-07-20 来源:《淄博日报》

——淄博职业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近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太阳集团城娱8722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近年来,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的多、文章写的多、案例产生的多,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推进“不系统”、设计“有短板”、实施“有误区”等问题,对课程思政建设关键要素的把握还不够准确。自2018年淄博职业学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以来,结合自身工作的开展,系统梳理了课程思政建设的一些做法。

课程思政建设要把握好“三度”

要有高度。课程思政建设首先要确定一个制高点,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需求和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下看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树立宏大视野看专业,而不要局限于专业中,更不能局限于课程本身。只有这样,才能拓展开课程教学的空间和学生学习的视野,理清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对国家、对民族和对个人的重要意义,从而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对太阳集团城娱8722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认同、理论认同、制度认同和文化认同。如从华为被美国商务部列入了“实体清单”事件的高度看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更会让学生明白学习专业的意义和作用。再如美国在芯片半导体等很多领域对太阳集团城娱8722卡脖子,断供EDA软件等现状,从我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角度审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高等数学》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同样也要站在高点上看课程教学,世界强国必然是数学强国,数学是最有希望在材料科学、芯片、人工智能等领域作出突破的基础学科,让学生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

要有深度。教师在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把握好专业对课程的科学精神、价值取向以及伦理规范的要求,才能将课程的思想性和价值性表现出来,让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教学是从专业中来,又到专业中去,结合专业要求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让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更有深度。学院专业在对接产业的过程中,系统构建了“363”专业群架构,培育了“精益求精、勤勉尽责”智能制造专业群文化、“大医精诚、仁心仁术”医药健康专业群文化、“尚德为先,诚信为本”财经商贸专业群文化、“鲁班文化、工匠精神”土木建筑专业群文化、“安全意识、环保文化”生化药品专业群文化。工科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重点在精益求精的价值追求,医护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重点在医者仁心的传承感悟,财经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重点在诚信品质培养,建筑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重点在工匠精神的传承,化工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重点在绿色环保意识养成。

要有热度。课程思政建设要贴近时代、贴近实践、贴近学生,不断增强亲和力和针对性,提升学生获得感。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学习能力强、接受事物快,可塑性好,但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最需要加以正确引导,让他们懂得要勤学,求得真学问。懂得实现理想要靠辛勤劳动和不懈奋斗,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进取精神,锤炼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培养诚实守信、克勤克俭的道德品格,具有乐观向上、不怕挫折的人生态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太阳集团城娱8722梦而奋斗。为了实现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学院于2019年提出了“不忘初心筑魂、牢记使命育人”目标追求,确定了学校有氛围、专业有特色、课程有示范、教师有榜样、成果有固化的“五有”做法,通过组建结构化的教学团队、开展课程思政课题研究、建设课程思政精品课程、搭建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包、遴选教师创优示范样板等环节,形成了“教师有热度、课程有温度、育人有厚度”的良好局面。

课程思政建设关键做好“三环”

重点在教学设计环节。年轻教师接手课程思政建设任务时,热情高,但往往从开始就纠结于细节,急于下手,想到哪里做到哪里,最后才会发现,内容不成体系、思政元素离散不系统、教学吸引力不够,育人效果自然会出现问题。所以做好课程思政建设,首先要从课程的整体考虑,先从教学设计入手,梳理好课程内容主干,确定好课程的思政主题,以此为主线,形成贯穿整个课程思政建设的脉络,然后再延伸到项目、任务、知识点和技能点,只有这样循序渐进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在教学设计,所以做好课程思政建设,首先要强化课程设计,也就是设计好怎么安排内容?安排哪些内容?为什么这么安排?能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

学院《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将太阳集团城娱8722数学家的故事为主线融入课堂教学,选取了10多位著名数学家的经历与成就,分散在函数、极限、导数、微分、泰勒公式、曲率、积分的计算、定积分的应用、微分、重积分及无穷级数等重要知识点中。如在极限内容中介绍了刘徽的故事,刘徽在公元263年首创的割圆术与阿基米德的割圆术思想是一致的,他的极限思想和无穷小方法,是世界古代极限思想的深刻体现。

难点在内容重构环节。通过上面的教学设计环节,理清了课程思政的主线。有了主旋律,就可以向下延伸到具体的项目、任务、知识点和技能点,开发其中的思政内涵。课程思政建设其实是对专业课程内容的重新认识和梳理,是按照教学设计梳理的主线,将挖掘出的育人元素随各类专业课程内容有机融入到教学之中,做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相得益彰。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不能生搬硬套,在专业课上强行加入思政课的内容。也不是每一节课、每个章节都要搞思政元素融入,而是在适合有机联系、需要视角提升的时候,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才有成效。如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内容,但并不是让老师去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字的含义,而是要将内涵落实到专业课程中去,如在财经专业中更多是融入诚信的品质,在商贸类专业中更多是融入勤勉尽责,在制造类专业中更多是融入职业忠诚。

学院《可编程控制器》课程的一次实践教学中,老师让同学们通过调整PLC对于伺服电机的控制参数,设计一个国旗的升降装置,要求在播放完一遍国歌后,电机停转。同学们在实操中不仅学会了专业知识,还明白了国歌演奏时长和国旗旗杆的高度。教师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痛点在教学实施环节。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重构的落脚点在课堂教学,教学实施的重点在学生身上,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体验国家的发展、增强“四个自信”,激发学习动力,培养创新思维。要结合专业谈思想、说素养、讲故事,课堂教学要避免讲大、讲空,避免讲的内容不在学生生活体验层面。思政内容不要用太多的理论术语,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专业教学中的问题,教师要用自己的语言把事情分析出来。课堂教学如何拉近与学生生活的距离,更需要教学方法改革,优化教学手段,积极采用案例式、探究式、体验式、互动式等教学方式,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资源共享、知识生成和情感共鸣。

课程思政建设要走出“三个误区”

不是教学内容的“课程+思政”。课程思政不是简单“课程”+“思政”,不是在64学时的专业课程中拿出8课时讲授思政内容,也不是每节课拿出5分钟讲思政的内容,更不是把专业课程讲成思想政治理论课,而是在显性知识传授中融入隐性育人知识,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要打破课程思政是思政元素简单嵌入课程的误区,实现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的有机融合。“思政”与“课程”的关系,应当是“如春在花、如盐化水”,而非“眼中金屑、米中掺沙”。要如《春天在哪里》歌曲写的“春天在那小朋友的眼睛里”一样,春天已经融入到红花、绿草和小黄鹂的歌声中了,眼睛里看到的都是春天,却又分离不出春天。

不是思政元素的“课内+课外”。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往往存在盲目从课程教学内容以外引入思政元素,而不是先从专业和课程的内部入手,看看专业和课程内部可以挖掘哪些育人要素,这些元素怎样融入到教学中。依托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自然要求首先开发专业和课程内的思政元素,专业和课程内的思政元素用的好,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专业知识,也使专业课程更受到学生的欢迎。当然引入外部思政元素也是必须的,关键是从外部引入的思政元素要与课程教学内容结合好,而不是“你说蓝的很流行,我说红的很年轻”,课堂教学成了两张皮。

不是理论研究的“论文+总结”。近年来,特别是在2018年以来,各校陆续开展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老师们看到任务后,普遍认为又是一轮新的教学运动来临,开始以原有教学活动的套路实施,力求快出“新意”,力求快出“成果”,力求把课程改的“星星咋不像那颗星星,月亮也不像那个月亮”。更有甚者工作还没有开始,论文和经验却已写出来了。课程思政的重点不是看论文发表的多少篇,不是看经验总结写多少字,而应看课堂教学的质量和育人的成效。课程思政不是课程建设的一场运动,是教师日常教学要做的工作,是回归教育的初心,每位教师都要主动承担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做到教书和育人相统一。

教育的回归既不能“高举高打”,又不能“短平快”,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要有“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坚守,要有“潇潇有雨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才能实现全方位、全过程课程思政教书育人的目的。(姜义林 白坤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