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湘西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其中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0%,是武陵山片区区域开发与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和精准脱贫的首倡地。近年来,“教育强州、职教扶贫”是湘西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思路格局。
累计投入职业教育发展资金20亿元、搬迁新建学校5所、原地扩建学校3所、新增职校学位8000个……针对校均规模小、基础能力弱,整合资源抱团发展,组建了湘西现代职业教育集团、跨区域产业应用技术创新联盟,州本级每年安排集团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形成了高职院校牵头、中高职有效对接、政行校企研多元互动的共建共享格局,全州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趋势已逐步成形。
集团化办学,职校呈现出新面貌
集团化办学前,湘西职业教育规模小、散、乱、弱,各自为阵和无序竞争现象严重,教育水平和办学效益低下,职教扶贫的整体协同效应得不到应有发挥的状况。
为改变上述情况,2004年至2010年间,州委、州政府实施资源整合、集中投入办高水平院校,将州内八所中职校合一,成立湘西州唯一一所高职院校——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并在2018年,牵头成立湘西现代职教集团。短短十多年时间,校园占地1100余亩、全日制学生规模12000人的湘西职院在荒地上崛起,在改革中壮大,办学条件一跃跻身全省高职院校前列,达到教育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优秀标准。
“那时全校只有一个计算机班,26个学生,校门摇摇欲坠,门窗破烂不堪,校园杂草丛生,猪牛屎满地,冷冷清清。”花垣县职业高级中学校长龙宗清回想当时的场景还是感慨万千。集团化办学后,花垣县委县政府2018年起投资该校1.3亿元,兴建了图书综合楼、实训大楼、体艺馆、学生公寓、400米田径运动场,校舍面积增加了24035平方米,住宿增加了1136个床位,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学校面貌焕然一新。目前,正进行校园绿化、美化等附属设施建设。学校今年计划招生950人,到2022年将实现在校生达3000人的规模。
而在凤凰县职业中专学校曾在7年间搬迁了7次,终于在2016年11月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新校址。旅游作为县域主导产业,原本作为前景一片光明的旅游类专业,该校曾经却因多次搬迁该专业中断了9年。“通过政策支持和县政府1.3个亿的资金投入,正在规划建设二期扩容工程,增加70亩用地,将新添实训综合楼、学生宿舍、教学楼、礼堂、标准田径运动场以及地面停车场、水电、通讯、消防、环保等相关附属配套工程。”该校常务副校长张志敏说,现在旅游专业已有400余人,二期工程建成也将新增学位1400个,学校办学规模达到3000个学位。
同时,还有湘西州永顺县、古丈县等各地职校通过政府资金支持和项目支持,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职业学校呈现出新面貌。
“2+3”中高职贯通培养,贫困生有了一技之长
怎样办好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谭吉慧说:“培养人才是服务湘西州发展和脱贫的主要任务。”
该校的州内农村籍学生占比90%以上,留守学生占比82%以上,建档立卡户占比27%以上,是一所典型的“贫困”学校。谭吉慧说,学校始终把加强人才培养作为治愈贫困、斩断穷根的长久之计和根本之策。由此,集团在全省率先采取“2+3”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衔接规模将在今年突破3000人,为大批贫困生提供了学历和技能提升的机会。
其中,该校2016届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向美瑛,放弃在大城市就业的机会,回乡发挥自己所学专长,邀集4户农户成立军兴牧业有限公司,目前养殖黄牛近200头,年收入达40多万元,被当地人誉为“美丽的女牛倌”。公司年聘用社会临时工2000多人次,其中多数为建档立卡户务工人员,年支付工资25万余元,公司还免费为周边农户提供种养殖技术,带动大家共同致富。而紧跟市场需求,电子商务专业新开设了“带货网红”课程,为打造“一村一品一网红”。失去双上臂的残疾学员符俊每天都按时到课,并立志靠自己灵巧的双脚当上一名带货网红,并开始进行自己的“网红”人生规划。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凤凰古城万寿宫参观游览,我们万寿宫的大门面临沱江……”这是凤凰县职业中专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刘雨芝同学利用暑假时间在凤凰古城做解说时每天都要重复的话,她告诉记者,她现在已经考上了大学,对在古城的场景依旧恋恋不忘,希望在大学深造后能再次回到家乡,服务家乡。
另一位来自花垣县职业高级中学的毕业生唐超雷在校时学的是汽修专业,他是一名建档立卡户。因山东蓝翔技师学院在该校成立了山东蓝翔技师学院十八洞分院,给学校捐赠了一台挖掘机和一台装载机,每年派技师来校举办挖掘机、装载机培训,为期两月。唐超雷带着对机械的兴趣,成为2019年第一期学员,培训结业后,回到花垣县雅酉镇从事挖掘机岗位代班并选择留校挖掘机培训助教工作,月薪五千余元,“有了这一技之长,就业不用愁了,也能挣钱缓解家庭经济压力。”
培养农技特岗生,为乡村振兴“量身定制”实用型人才
除了校内基础技能培训,一批批农技特岗生走进人们的视野。据湘西州州委书记叶红专介绍,为实现乡村振兴,为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量身定制实用型人才。湘西州暂定从2018年到2025年,采取“党委政府出编+地方高校培养+基层定向服务”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农技特岗生定向培养工作,每年为乡镇基层培养200-300名高素质农技推广、服务人才,探索出一条民族贫困地区培养农村人才、留住农村人才、用好农村人才的好路子。
记者了解到,湘西职院建院以来为当地输送产业人才1万余人,通过毕业生优质就业、职业技能培训、驻村扶贫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带动3万余人脱贫;凤凰职业中专学校为突出县域文化旅游产业特色,开设旅游服务与管理、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美发与形象设计等7个服务型专业,在旅游服务、康养服务、休闲服务等领域,每年向社会输送600余名中初级技术人才,2019年,该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7%,毕业生人均月工资收入达3000元以上;近三年,在吉首市民族幼儿师范学校为省内外学前教育、数控、服装制版、旅游等行业输出了3821名技术人才,实现了学生毕业基本上都对口走上工作岗位,该校毕业的学生,专业对口就业率多年来一直稳居95%以上,一次性就业率达100%……
此外,湘西州特有的民族文化也成为产业人才培养的一环。叶水云作为首批国家级土家族织锦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太阳集团城娱8722工艺美术大师、全国技术能手等,她在湘西职院当一名民族艺术系教师,从事湘西土家织锦、苗族蜡染、扎染的教学、研究、传承工作。在凤凰县职业中专学校,授予“太阳集团城娱8722民间工艺美术家”、“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等称号的张桂英也是该所中专学校的一名老师,已执教7年,教授并传承学生扎染艺术,她说:“这一行的手艺活儿是机器永远代替不了的,把民族特有的技艺传承下去是我的责任和动力。”(刘镇东 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