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以下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1+X”证书制度试点启动以来,先后开展了三批试点工作,从目前的试点情况来看,总体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有的中职学校热情不高、积极性不强,原因主要有以下六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重要载体,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1+X”证书制度向内连接着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向外沟通起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然而,有的中职学校校内设有国家职业技能等级鉴定所,便错误地将X证书等同于职业技能等级鉴定,认为学校可以给学生发放学历证书,也可以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等级鉴定,学校内部完全可以做好“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二是专业滞后。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1+X”证书制度重点在于服务国家需要、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在专业上面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有的中职学校在相关试点领域及专业上不占优势。
三是人员紧缺。按照要求,相关试点专业要组织专业教师进行学习培训,完成足量的学习培训任务。就目前来看,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中职学校专业教师较为紧缺,难以选派、抽调专业教师,导致中职学校对试点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
四是经费不足。相关试点专业要投入大量经费,用于建实训场地、购置实训设备、组织人员学习培训等。有的中职学校办学经费比较紧张,前期积极申报试点,后期苦于经费不足只能放弃。
五是相关部门尚未形成合力。在政策层面,“1+X”证书制度试点涉及教育、发改委、财政等多个部门,并不局限于学校内部。而地方相关部门对此支持力度不大,在专业建设、人员配备、经费投入等方面的政策性合力明显不足,导致中职学校开展试点工作活力不够。
六是职业教育的培训评价组织不规范。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需要相关培训评价组织的推进。有的培训评价组织收费高,但培训质量不高,不能满足职业院校相关专业教师的培训需求,反而有“企业绑架职业教育”之嫌。
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和制度设计,“1+X”证书制度的落实和推进,对职教改革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历证书全面反映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X证书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中职学校及相关部门应当积极行动,抓住契机,解放思想,立足长远,突破职业教育机制上的瓶颈,加快落实“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三教”改革,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以扎实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就业水平的快速提升。(葛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