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长江职业学院重启已沉寂半年多的线下校园招聘,举行了2020年首场校园招聘会。
突如其来的疫情把原本有序行进的“就业季”冲得七零八落。
眼看毕业,投出了约百份简历,工作却还没有着落,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毕业生张梦(化名)急了。今年5月,看到躺在邮箱里的3封面试通知,因疫情一直“闭关”在家的她买了张机票,拖着行李箱从河南老家回到了“看着熟悉又陌生的上海”。她说自己运气好,顺利租到了一间还有两周到期的房间暂时落脚。
第二天,她拿着简历开始“满上海地跑着去面试”。几天下来,张梦跑了好几个区,浦东、青浦、宝山、虹口……她并不认为跑面试累,最累的是接到面试不通过的通知,以及等待那些等不来的通知。
今年的情况更为特殊,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加之疫情带来的连锁反应,有人说,这个就业季有点“苦”。但也不妨碍有人正在努力让它多点甜。
“苦味”就业季
还未走出校门,王鹏宇就被求职绊住,狠摔了一跤。长到22岁,他说,从未觉得自己如此煎熬过,不承想,找份工作这么艰难。
从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系毕业的他,原本瞄准了上海某外资酒店,并为应聘摩拳擦掌做足了工作,第一轮面试通过后酒店告诉他等通知。王鹏宇惴惴不安地等了很久,等到的是该酒店因受疫情影响不再招人,没戏了。后来,学校老师帮他介绍了另一家酒店,王鹏宇顺利通过面试,只待确定入职时间,结果酒店那边来了通知,也不再招人了……
王鹏宇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情,有段时间待在家里什么都不想做,“只是在家里吃吃喝喝”。他说,“如果因为我能力不足我也认了,但因为大环境导致找不到工作,就很无奈”。
“今年就业率要达95%,争98%!”在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党委会上听到这两个数字时,该校招生就业处处长杨京艳心想:“怎么可能完成呢?达到90%就已经很不错了。”
这一目标最初提出时是今年3月4日,国内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8万例,国外疫情已开始蔓延,此后不久,世卫组织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列为全球性大流行病。而当时的旅游行业,“别说招人了,有的还在裁员”。
旅游业属于受疫情冲击严重的行业之一。杨京艳拿给记者的一份数据显示,从全球范围看,疫情将导致全球5000万名旅游从业者失业,这相当于旅游行业总就业人数的12%-14%;从国内范围看,疫情造成旅游业收入损失高达两万亿元,2020年新增就业岗位造成10%以上的降低,减少吸纳就业人口超过百万人。
“旅游相关企业(旅行社、酒店、景区等)招聘岗位缩减得厉害,招聘数量急剧减少。而出境业务短时间内无法复苏,导游专业毕业生境外就业也很受阻。”杨京艳说,一方面是招聘数量“缩水”,影响实习毕业生与实习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另一方面招聘的岗位的薪酬也在下降,“有的底薪给出两三千块,学生还要租房子、吃穿用行,相当于倒贴钱在工作。”
在今年3月就业率达59%的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原计划在今年上半年举行一场综合型线下双选会,一次性邀请300多家企业进校,提供5000余个就业岗位,来解决剩余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但因疫情影响,只能全部改为“线上”招聘,但网络招聘的效果,包括报名人数、简历投递数,均不如线下招聘。在该校某次“空中”双选会上,到场209家企业可提供532个职位,但毕业生仅有62人参与,共投出130份简历。
“就业机会与获取工作渠道的减少,以及薪资与毕业生期待目标的偏差直接影响毕业生就业积极性。”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院长杜兰晓分析,加之线下面试受阻,线上求职又对毕业生求职技能、面试能力提出新要求,部分毕业生对就业处于观望状态,表露出现阶段不愿意就业的意向,影响就业工作的推进,在3月4日前该校就业率还是个位数。
一开始,相关部门建议学校今年的就业目标定为90%,杜兰晓没同意,“我和书记一致认为要达95%,力争98%”。在她看来,就业率不仅是个数字,它背后是国家宏观层面“稳就业”的大局,是学校未来发展的需要,更是一个家庭的未来所系,“尤其高职院校中,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家庭,如果他们毕业就失业,家里怎么想?怎么办?”
尤其对于贫困家庭毕业生,或许没有谁比他们更能感受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这句话所包含的分量和希望。
4月23日,教育部召开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会议强调,党中央、国务院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时期,各有关单位要提高站位、群策群力,化危为机、狠抓落实,切实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各项工作。
杜兰晓想,“一定要啃下这块硬骨头”。虽然很担心能不能完成,但她相信“事在人为”。
线上+线下找工作的突围
在杨京艳的印象中,从来没有哪年的就业季像今年这般忙。
以往三四月份时,报名来学校进行招聘的企业少说也有五六百家,企业规模太小或岗位薪资太低的招聘单位往往“折戟”于校门外,而那些经过学校审核、挑选的企业才能“入围”。“一场大型招聘会下来,毕业生几乎都已经被抢光了,根本不用操心。”杨京艳开玩笑说,以往坐着就把就业工作做完了,“但今年,我们是在用做招生工作的力气做就业工作,从上到下全员忙就业。”
在第一次就业推进会议后,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校长就开始联系行业龙头企业,上门做“推销”,邀请企业参与校园招聘。杜兰晓先后走访了一二十家企业,没法亲自上门的就打电话,有时一天电话打下来,嗓子都哑了。在她的日程表里,还多了不少“拍摄”内容,当“网红”,录视频,不放过任何可以推介学生或给学生“带岗”的公开场合或机会。
“我想这首先是个态度,说明领导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杜兰晓说,自己也是从基层工作一步步做到现在,她明白这样才能调动下面各系部或部门,“让大家拧成一股绳”。
各系部也都立下“军令状”,从系部领导到各个教研室、各位老师都开始忙“就业”。细致到各班级的就业进展榜每周都会在学校内网公布,“那些就业率低的自然就坐不住了。”杨京艳说。
杨京艳自己也坐不住了。她记得三四月份那段时间里自己和同事从早到晚都在不停地向企业、用人单位发短信、打电话,邀请他们来参加线上招聘会,有时一天得打上好几十个电话。据统计,全校目前已联系了近3000多家用人单位,共发布招聘岗位需求人次33511个,与毕业生人数比接近8∶1。
彼时,隔壁的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各二级学院也成立了以书记、院长为双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整合校企合作单位、教师兼职企业、校友企业等资源,同为每位学生建立实习清单,对未落实实习单位的学生进行单位定向推荐,确保学生百分百上岗实习。
“当时几乎所有的招聘都改成线上形式,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也去适应就业的新要求。”加之今年二三月份就业人数几乎停滞,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学院辅导员刘超顿觉压力备增。当时他给自己定下的工作方针就是“不抛弃,不放弃,不能面对面,那就线对线”。
刘超和未就业学生“一对一”沟通,并将他们单独建群,建立“班级承包责任制”,安排已就业学生“帮扶”未就业学生,同时邀请校友传授求职经验,开展网络面试辅导,确保对未就业学生的帮扶从简历到面试全程跟踪服务。只要看到群里有学生问就业的事,刘超都会去想方设法解答或解决,他说,“哪怕很小的可能性,都得去试试,也许就成了”。
6月28日,长江职业学院重启已沉寂半年多的线下校园招聘,举行了2020年首场校园招聘会。该校毕业班辅导员姚贝拿着7位无法到现场的毕业生简历,在招聘会上开启了“代求职”模式,根据事先统计的学生求职意向和感兴趣的企业,一家家去投简历、推荐学生。
“要把自己想象成学生,考虑招聘的岗位是否合适,可比自己毕业时累多了。”姚贝告诉记者,对于无法返校参加此次招聘的毕业生,很多辅导员和她一样,提前帮学生分析岗位、修改简历,在现场替他们投简历。
在此之前,姚贝所在学校的党委书记李永健已下达了明确要求——全校教职工要人人参与就业工作,为每个毕业生提供1-3个有效岗位。在疫情形势稍缓时,该校校长吴昌友就率学校相关部门、院系负责人登门拜访一些龙头企业,力争让学生进入更优质的企业就业。
“大家都很着急,这届学生挺不容易。”姚贝在接受采访时说,往年这时候学校超过90%的学生都被“抢走”了,“今年我负责联系的4个专业140多名学生,目前还有40多人没落实工作,所以不能错过任何一个机会。”
当听到一家线上培训公司人事总监说“这个学生还不错,我们有两种职位都适合”,姚贝掏出手机赶紧通知学生,促成了一场临时视频面试。学生的面试效果不错,进了复试,姚贝稍松了口气,“至于最终如何还是要看学生。我们能做的就是扶上马,送一程”。
张梦也数不清在最初回到上海那两周里,具体投了多少份简历,投出的简历有“回音”的是少数,有时“一个(面试)电话打过来能兴奋地跳起来”。她用“坎坷”来形容这五六个月的求职路,好在,她在租房到期的前3天敲定了工作,终于“上岸”。
顶着6月初的大太阳去重新租房时,张梦说自己的“嘴角都是上扬的”,“心里还稍稍傲娇了一下”。
正如杜兰晓所说,在这样特殊的背景下,“我们在见证历史,也在创造历史”。
先就业,再择业
看着就业率的月统计表走向,杜兰晓的担心渐渐变成了欣慰——今年4月,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就业率从6%上升到15%;5月,这一数字已超70%;目前,该校的就业率已超过95%,其中58个班级的就业率已达100%。
但不同专业“冷暖不均”,目前该学院旅游英语、商务英语、旅游管理等8个专业的就业率仍在75%以下。杜兰晓分析,不同行业受疫情冲击的程度以及复工复产情况不一,人才需求也不均衡,比如外语系部分专业受疫情影响较大,海外升学及就业机会减少,海外升学就业受阻。
这种不均衡状况在其他高职院校同样存在。记者从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了解到,该校发挥其“信息”特色,在“线上”就业服务上下足了功夫,包括建立毕业生就业服务微信群、未就业毕业生动态数据库,梳理每位同学的的专业、生源地及工作意向,记录每家用人企业的岗位需求、待遇,并通过信息手段对毕业生和相关企业岗位进行精准匹配。目前,该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已达97%;长江职业学院旅游、城建和艺术方向的就业率同比下滑明显,医药护理和网络技术方向则逆势”飘红”,部分专业毕业生已实现100%就业。
“今年不同于往年,部分专业的毕业生的选择会相对较少。”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辅导员曹小燕告诉记者,往年这个时候,学生的问题多是“老师,这个工作好像不是我喜欢的,我想换工作”“我接到两家单位的offer,给我点建议吧”。但今年毕业生的更多困惑是“年前签约的企业迟迟没有通知我上岗,我有些着急,不知道怎么办”“实习的企业说年后可以签订就业协议,现在却通知实习结束了”……
曹小燕倾向于鼓励学生去“广撒网”,“很可能找到的工作并不完全如自己最初所想,但学生的等待成本要比就业成本高得多。”另一方面,曹小燕也考虑到,“学生初入职场时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并非十分明确,在工作一两年后职业目标会更清晰,这时学生可以再跳槽或深造”。
在老师推荐下,王鹏宇目前已在某酒店就业。虽然这家酒店和他预期有一定差距,但考虑到外资酒店目前的光景,他也不再执着于某一家酒店,而是“先就业,再择业”。“尽管形势困难,也有很多人是找到了工作的,我想要成为那部分找到工作的人,成为幸存下来的人。”
现在回头来看,王鹏宇想到一句老师曾写给他实习报告的评语,每个人在不同阶段经历的事情都是对未来的铺垫,每段经历都有它的意义。 “只要世界末日没到,我们还是能把握自己的未来的。”他给自己定下了个小目标,希望一年内做到大堂副经理,5年之内做到前厅部经理。
和王鹏宇类似,“先就业再择业”以及跨专业/行业的过渡性就业成为不少毕业生的选择。此前,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曾进行的一项就业意向调查显示,今年有1312名毕业生想跨专业或跨行业就业,占毕业生总人数29.73%。杜兰晓预计,今年受疫情以及毕业生“先就业后择业”及转换就业行业等影响,预计本届毕业生专业对口率将有一定幅度下降,而往年专业对口率一直保持在80%以上。
“高职的人才培养要与行业需求紧密对接,要服务于行业发展,但现在专业对口率下降是不是意味着就业质量下降?我们应该辩证地看这件事。”杜兰晓认为,“无论什么行业,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要相信我们培养的人才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此外,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今年毕业生中“专升本”人数以及去基层就业的人数有所增加。如浙江旅游职业学院2020届毕业生中有1045人参加“专升本”考试,较去年增加240人;毕业生基层就业人数464人,较去年增加134人。长江职业学院“专升本”报名人数达683位,较去年增加300多人,此外就业处相关人员告诉记者,具体数据尚未确定,“但今年意向报考基层工作的毕业生明显增多”。(孙庆玲 李凯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