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混编教师队伍建设探索
时间:2020-08-18 来源:腾讯网

近年来,太阳集团城娱8722关于职业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磅文件陆续颁布,意味着代表职业教育的最高层次的高职院校进入了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快车道”。

2019年初,国务院公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明确了要加快发展和积极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要全面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管理质量,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引和发展方向;紧接着《太阳集团城娱8722关于实施太阳集团城娱8722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双高计划”)的出台,提出集中力量“优先”建设一批引领教育改革、支持产业发展、发挥太阳集团城娱8722特色、对标世界水平的高职院校和专业群。列入“双高计划”的高职院校,要以“四有” 标准打造一支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双师教师队伍。

一、“双高计划”对高职院校双师队伍建设的新要求

作为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高水平双师队伍建设不仅仅只是解决师资短缺、调整队伍结构和满足教学需要,更是兼顾着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化产教融合,优化学校资源配置,提升人才培育质量,扩大院校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使命。

从“双高计划”对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来看,“高水平”指的是教师队伍乃至高职院校的水平标准,体现在教师有优秀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有高超的技术开发和技艺技能示范水平;在行业领域有权威性、在专业领域有国际影响力;高职院校学生满意度高,办学质量足够好,国际认可度高。

以往的“骨干校”“示范校”“优质校”等反映了高职院校的“国内一流” 水平,本次“双高计划”就是要让太阳集团城娱8722的“职教方案”更具代表性、特色化、国际化,具备与世界一流职业教育院校同台竞技、一较高下的实力和底蕴。

“双师队伍”指的是高职院校教师个体素质要求和教师群体构成集合要素。多年来高职院校太阳集团城娱8722关于“双师”素质已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认定标准,一般的“双师”素质只要求教学资质和实践经历,门槛相对较低,不同院校在具体实践中还增加了如教师资格证+职业技能证的“双证书”,或教师系列职称+技术系列职称的“双职称”等条件。

新时期“双师”素质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首先是做到“四有”标准,即要具备“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知识、仁爱之心”,这是高水平教师的第一素质;此外,还应具备优秀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要求;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能力,能将学术研究、技术开发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真正做到产学研一体化;社会服务能力,要面向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于行业企业,产生一定的社会价值;资源整合和创新能力,能应对复杂的教学情境,善于利用资源并有效整合,实现跨学科、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发展。

此外,新时期双师队伍无论在数量、结构、质量上都要实现提升、优化,这既要做好双师队伍发展规划,还要创新机制体制保障双师队伍的良性发展;同时“高水平双师队伍” 并不只是专、兼职教师个体相加或者简单的教师群体聚集,而是根据专业(群)与产业发展的相关性,通过打造高技能人才聚合平台,形成专兼结合、校企混编、跨界融合、优势互补的教学共同体,这样才能满足新时期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从而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二、高职院校混编教师队伍的建设思路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最突出的特征之一,要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单靠高职院校自身一元培养是不够的,必须通过校企深度合作、联合培养才能实现。

“双高建设”的《意见》中明确了“校企要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将产业最新最先进技术、工艺、规范等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建设一批课程教学资源和实践教学基地”,这意味着既要学校主动“走出去”,也要企业积极“走进来”,以符合市场和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为目标,能兼顾校企双方利益,又能使校企加强互通,深度融合,构建包含校企双方人员的“双元融合”混编教师队伍显得尤为必要。

何谓“混编”教师队伍,从人员构成来看,根据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由高职院校派出专业教师、企业派出技术骨干或管理精英作为兼职教师混合组成团队,实现人力资源共享;从知识结构来看,学校教师理论水平、科研能力较强,教学水平较好,企业人员技能应用和技术开发能力较强,行业实践经验丰富,校企人员在专业领域上各有优势。

从合作模式来看,学校教师与企业人员可以是“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柔性合作,也可以是“双向挂职、互兼互聘”的共用机制,在校企深度融合下,鼓励“人才双向流动、名师名匠互转”;从合作目的来看,学校和企业共建合作平台,通过实践教学、技艺传承、项目合作、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服务咨询等方式,有助于培养更多符合社会和市场需要的复合技能型人才,从而实现校企协同育人成效。

在“混编”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要根据目前职业教育发展特点和校企实际情况,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人员结构水平如何优化,这是“混编” 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结合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技术职称、实践经历、教育资质、综合素养等,发挥专兼职教师的优势进行互补,各显所长,互为影响,促进队伍结构趋于合理化;同时学校、企业要协同做好专兼职教师的更迭补充和后续培养,保持教师队伍知识、技能的自我更新,促进教师队伍“双师”“双能”素质的持续提高。

二是校企合作如何深化,这是“混编”教师队伍持续发展的保障。通过国家顶层设计和地方政策支持,加强校企合作共赢意识,认识人才共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从传统的“一元主体” 转变为现代“多元治理”理念,发挥政校行企的整体协同作用,拓宽校企合作路径,营造校企合作氛围,调动校企双方积极性和能动性。

三是管理效能如何提升,这是“混编”教师队伍建设的内生动力。校企共同建立“混编”教师团队,在此之前须明确校企双方的职责和权益,制定符合校企双方利益、契合专兼职教师特点的管理和运行制度;实行专兼互助,加强过程控制和质量管理,构建科学的团队考核和合理的绩效分配体系,创新互兼互聘和双向流动机制,保障“混编”教师队伍管理规范、高效运行。

四是教育成效如何输出,这是“混编”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办学主体多元化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大趋势,行业、企业将更多地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和教学的实施,校企混编、联合培养的 “双师型”教师具备了双重身份(学校教师+企业师傅),在此基础上建设一支既懂教学又精实践的高水平双师队伍,有助于促进高职教育产能与产业人才“供给侧”的无缝对接,进而实现高职教育深化产教融合,适应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使命。

三、高职院校混编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探索

(一)以互融互通为前提,搭建跨界协同发展平台

1.国家积极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改革,地方政府应加快推动高水平双师队伍建设相关政策的落地,同时增加专项资金投入,改善高职院校教师的薪酬结构,提升高职院校对高技能人才的吸引力;政府可以遴选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并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制定政策鼓励企业向高职院校输送优秀技能人才兼职任教,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

2.高职院校要根据专业(专业群)设置、师资现状和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制定混编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规划,通过公开招聘、行企遴选、校际互聘、校友推荐等形式拓宽引进途径,广泛吸纳政校行企各界精英。适当放宽准入门槛,逐渐打破企业高技能人才引进的体制障碍,特殊高技能人才或技艺高超者可以“不唯学历”,具备高级及以上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人员可破格录用。

3.企业可以通过与高职院校共建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混合制产业学院等,落实职业教育办学责任;企业可以选派管理精英和技术骨干常驻学校任教,学校也可以选派教师到企业常驻一线实践,形成人才良性流动;将企业兼职教师挂职任教及学校教师企业实践的情况分别作为其个人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使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双向兼职成为常态化。

4.发挥职教集团和行业协会的平台支撑作用,可以保证混编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能基本实现政校行企之间的师资共享;协助高职院校制定混编教师队伍的行为规范和考评标准,建立起专兼职教师的“行业画像”,树立专兼职教师的行业声誉和形象,使混编教师队伍管理立体化。

(二)以共用共享为基础,打造校企混编双师团队

1.“校企混编、专兼结合”是高职院校优秀双师团队的基本特性。围绕“人才培养”共同目的,校企根据现有专业(群)的人员结构和专业(群)发展需要来组建双师团队,学校、企业可以互派优秀骨干,按照职务、职称、专长等进行互兼互聘,企业技术人员可担任学校兼职学科带头人、校外骨干教师等,专业教师则可以兼任企业技术顾问或咨询师等;双师团队作为学校“教学团队”,也同时作为“企业培训师团队”和“技术研发团队”,不仅可以共同申报教研课题、建设品牌专业、开发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库等,还可以开展实体项目开发、技术攻关、社会服务等。

2.校企双方需本着团队发展的理念,构建双师团队能力提升机制。根据团队成员特点,制定每位成员发展目标和培养方案,通过专兼互助互促,逐步强化“双师”素质。一方面鼓励中青年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顶岗实践,实行“3+2”校企交替工作制,由企业“能工巧匠”引领参与产业服务、企业管理、项目研发和技术改造,无企业工作经历新进教师安排半年以上的企业一线实践,严格落实5年一周期全员轮训计划,从而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和技术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对兼职教师的岗前培训、示范教学和经验分享,帮助兼职教师对教学理论、教学过程、教学技巧、课堂组织有更好的理解和把握,通过定期组织教研交流活动,让兼职教师更多参与到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从而提高兼职教师的“师性”培养,促进双师团队整体素质的提高。

3.建立专兼教师互助交流平台,探索建设引领“三教改革”的教学创新团队,推动实施模块化课程标准开发和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通过校内教师与兼职教师合作讲授课程,合作开发教学资源库,合作完成企业技术服务项目,合作建立大师工作室等形式,以混编双师团队为纽带,形成“结构专兼结合、培养专兼互助、发展专兼协同”,实现团队式双师能力的提升。

(三)以共评共管为支撑,提升校企双元一体管理效能

1.高职院校应单独设置教师发展中心,以提升教师核心竞争力为目的,形成对混编教师队伍的“全周期、全方位、全流程”的“三全”管理模式。校企共同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师发展标准,采用明确目标、滚动培养、及时增补、个性服务、严格考核、适当激励、落实改进的有效管理措施,持续提高专兼职教师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力,运用 “互联网+”,完善校企专兼职教师专业发展电子档案,实施信息化管理。

2.创设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形成不同专业、不同行业、不同身份教师任教资质的范本模式,让不具备高学历的企业技术人员或不具备企业实践经历的新进教师通过岗前培训、教学技能测试以及企业一线实践考察来取得任教资格,以此作为职称评聘、双师认定、技能鉴定、考核评价的重要条件,也可以作为到不同职业院校任职的参考凭证。

3.结合“放管服”改革,探索校企混编教师的职称评审机制。参照国外技术型教师评审标准,打造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立交桥”,实施校企高技能人才贯通评审,拓展评价指标维度,重点引用应用技能的相关条件;建立学校教授、行业专家、技能大师等多主体参与的职称评审专家库,改进职称评审方式和灵活评价机制,对不同岗位教师进行分类评价,允许兼职教师参与学校评审,也允许学校教师参与行业评审,学校对技术型教师、实验型教师独立评审,由校企联合进行全方位多维度评判,提高职称评审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4.实施科学的团队考核和分配制度。高职院校可为混编教师团队“量身订做”考核目标,设定激励性绩效,因应团队建设周期对团队进行定性、定量综合考核,充分考虑个人绩效与团队分工的平衡,以创新性、贡献力为导向进行合理分配;考核情况如实记录在专兼职教师的专业发展电子档案和年度综合表现评价中,以此作为其职称评审、岗位晋升、技能鉴定的参考依据。

5.创新专兼互聘和退出机制。探索固定岗和流动岗相结合的混编师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企业高技能人才与学校教师双向互兼、岗位互聘机制,联合培育“职业经理”“产业教授”;尝试建立健全名师名匠互转制度,畅通教学名师与大师名匠互转通道;强化考核效能,引入末位淘汰、上位激励机制。

(四)以互惠共赢为目的,形成校企人才共育长效机制

1.高职院校积极探索“校中厂”“企中校”“混合制产业学院”等多种教育模式,学校、企业通过人才共育、技术共研、困难共担、成果共享,逐渐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混编教师队伍作为新时期产教融合的具体实施者,在教育教学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的协调合作,形成联动,将学校专业理论学习和企业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促进教学链与岗位链相匹配,有助于加强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大大提升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2.高职院校要主动与行业标杆企业合作共建高水平“双师”培养培训基地,与企业共同研发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利用合作企业的资本、技术、知识、设备、场地和管理等要素培养高水平师资,以项目为依托,以解决企业技术问题为导向,共同推进技术攻关。通过打造职业培训标杆品牌影响力,成为行业“离不开”及“不可替代” 的职业培训合作伙伴。

3.创新“行业-产业-企业-专业-就业” 五业联动的产教融合长效机制,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和人才岗位能力新变化,积极推进校企之间资源共享、师资共培、文化共融、教学共管、课程共研、基地共建,优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将产业链各环节的技术流程再造和人才供需对接,拓宽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依归,努力建成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的现代化高地。(何奕璋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