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学院,是步入21世纪以后在太阳集团城娱8722逐渐兴起的终身教育组织,和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样,社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尤其是以转岗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老师为主力的第一代社区教师。如何转变思维,成长为懂社区教育的,专业化、研究型的教师?对社区教育的从业者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杭州市上城区社区学院,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探索走在全国的前列。
专职教师——自我提升不停步
目前,上城区社区学院有30位正式编制的老师,全部是中级以上职称,其中12位是高级职称,在教学中都是“多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并且学院老师每年都有数十项课题、论文和案例获得各类奖项,涌现出一批社区教育中青年骨干,人才队伍建设走在全国同行的前列。
取得这样的成果并不容易,据了解,2004年上城区社区学院挂牌成立之时,学院教师都是从中小学、职高、幼儿园等单位转岗而来,一方面年龄偏大,另一方面学科背景和教学经历的差别也很大,因此急需转变思维,向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的角色转化。2007年,基于现状,学院启动了教师的内训工作,经过长期的磨合、调整,形成了“三会一实践”的成熟制度,每逢周五,轮流开展总结反思会、网上论坛会、观点交流会和实践体验活动,迄今已坚持开展十三年。
社区教育专职教师要走专业化道路,就必须适应多种角色,教师不仅仅是教学实施者,还是课程开发者,组织管理者,行动研究者……因此角色的转换,就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这方面的能力。陈院长说:“我们的‘三会一实践’培训,体现了‘实践性’和‘研究性’两个特点,一方面是为了解决实践中碰到的问题;另一方面也需要用研究来支撑社区教育的不断创新。”据了解,上城区社教的品牌课程——智能手机课,就是“三会一实践”培训所产生的标志性成果。学院在开发网上学习平台“微学通”的时候,发现关注的人很少,平台辐射面不够,在“总结反思会”上,老师们经过深入反思,得出老年群体不能熟练使用智能手机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由此形成了开发智能手机课的设想;随后的“网上论坛会”上,各部门又对该课程的可行性,教案编撰,课堂组织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研讨;在“观点交流会”上,现场招募老年志愿者,开展多次教研课,认真听取教师、学员等方面的评价,不断优化完善,多次磨课,才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智能手机系列课程。学院多次组织教师,先后到二十多个社区开展免费教学,老百姓的需求非常旺盛,反响极佳。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的影响,社区学院无法开展线下活动,尽管学院2007年就开通了线上学习平台,2015年又开通了“微学通”掌上移动学习平台,但停课导致了学习内容全部往线上转移,还是让老师们感到了不小的压力。但是,疫情期间的线上学习恰好体现出上城区社区学院老师们出色的弹性和应变能力,学院本着满足老百姓精神需求的初心,在微学通平台上新推出了疫情期间的“每日一课”,用直播的方式,提供一些实用的居家生活得到小技巧,比如囤积的蔬菜如何保鲜之类的,保持每天的学习状态,并且根据学员的反馈,增添了“微语音”,在疫情期间也发出了社区教育的“上城声音”。正如陈继明院长那一句很精辟的总结:社区教育的老师,就是“行走在变与不变之间”,变的是与时俱进,创新方法;不变的是倾听老百姓的学习需求,把终身学习的理念融入上城的精神生活。
社区学院钟小琳老师和王林春老师道出感受:“学院教师的自我提升,每年都是小步不停步的状态,‘三会一实践’的院本培训,既能助力新老师的角色转换,又能让老教师保持学习的主动性,我们每个人都受益良多。这项制度是对社区教育专职教师专业化发展路径的积极探索,为学院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兼职教师——广开门庭聚贤才
社区学院的理念是终身学习,开门办学。老百姓的学习需求多种多样,社区学院能满足的程度也参差不齐,靠专职教师左右奔忙还是略显被动。“单靠教育口子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社区学院姓‘社’更多一些,要化被动为主动,调动社会的力量来做社区教育。”陈院长说道。
高手在民间,开门聚贤才,上城区社区学院在兼职教师的引进方面也进行了长足地探索,学院从2016年开始,截至目前,在老百姓中间评选出了三批“社区好老师”,共计68人。从相声曲艺到瑜伽舞蹈,从芳疗保健到心理咨询,还有“过江布蓝印”、“制笔技艺”、“非遗剪纸”等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的倾情加入,不但激发了市民参与社区教育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还充实了区、街道、社区三级社区教育师资库,优化了社区教育兼职教师、志愿者队伍,极大地拓展了上城区社区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并且学院参考了基础教育的做法,调动一批有特色,有代表性的老师和传承人成立“匠心工作室”,组织“匠心课堂”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发挥社区教育的力量,让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惠及更多的人。此外,上城区社区学院还积极对接各种公共资源,包括党群服务中心、科技馆、图书馆、纪念馆等等,打造了一大批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实现市民30分钟乃至15分钟的“学习圈”,真正把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落到实处。据了解,上城区社区学院已开展各类课程(线上、实体培训、体验式活动)超过1600余个,参与学习人次超过30万。
未来可期——社区教育不弱势
多年的创新、探索和实践,上城区社区学院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斐然,积累了很多有益的经验。但是,我国的社教事业方兴未艾,仍然有一些因素制约着社区教师的发展,陈院长表示:“目前最大的痛点是社区教师职称通道的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社区教育的教师队伍就很难走向专业化和年轻化。”据介绍,上城区社区学院的老师们都是在中小学、幼儿园等学校评上了职称之后,才调到社区学院的,社区教育还没有自己的职称体系,“所以我们呼吁有关部门尽快研究出台政策措施,保障社区教育更好的发展。”陈院长说道。
记者参观校园之际,正值上午的大课间,校园内一片热闹祥和,其乐融融的场景,可以感受到,社区学院开门办学,终身学习的理念,让这里不只是一个学习的场所,也是人们沟通交际,增进友谊和感情的去处。教学楼前的小广场上,老师们在做一套独特的健身操,这也是学校运用自身的资源研究出来的,有助于舒缓长时间工作造成的身体疲乏,老师们表示,在社区学院工作,非常有幸福感和归属感,能找到其中独特的意义。“社区教育不弱势,社教的老师们也能开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陈院长言辞凿凿,信心满满。(赵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