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扩招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转型发展的教育立场
时间:2020-10-14 来源:《千秋视野》

高职扩招意味着职业教育的重心上移,必将对中等职业学校产生深远影响。实际上,中职学校办学长期遭遇了一些严重困难,对此政府、学界、中职学校的管理者和一线教师、学生等以各种方式表达对其的原因诊断与未来路向建议。众说纷纭中许多观点相左,甚至截然对立。尤其是掌握着决策权的政府有关部门坚持中职学校性质不变、规模不减,但学生及家长强烈抵触,不少研究者也提出质疑,政府政策与民众的需求之间出现了罕见的巨大落差。

处于十字路口的中职学校究竟何去何从?坚持中职学校继续保持现有样态的依据是什么?倡议中职学校转型的理由有哪些?保守的观点与激进的观点各自秉持什么样的逻辑?在学理层面深刻审思并评价不同立场背后的逻辑理路,对形成中职学校未来发展方向的共识是必要的理念廓清。

一、服务经济发展:中职学校办学的经济逻辑

太阳集团城娱8722关于中职学校的发展走向,一种观点坚持维持中职校的现有规模,中职学校与中等职业教育的性质不能改变,强调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中职学校培养大量的中、初级技能型人才。这种观点可称之为“保守的观点”,它首先在有关中职教育的政策文本中得到了体现。政府提出了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招生规模达到1∶1的政策目标。2019年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坚持强调“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与政策规定相呼应,一些学者主张中职学校的发展路向不可改变:一方面必须坚持中职学校的规模应维持现状;另一方面,中职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为企业提供中、低端劳动力,必须坚持中等职业教育优先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方针不动摇。这些学者认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技能劳动者总量不足,高技能人才比例较低,中职学校在技能人才培养上能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保持中职学校的现有规模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

再者,发展中职学校符合国家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和实现教育公平的要求,满足文化水平不高、经济收入低的农民、农民工、工人等家庭的教育需求;中职学校承担了农民工、退伍军人、残疾人职业教育等职能,中职学校发展关乎社会稳定。保守的观点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具有合理性,但时过境迁,坚持中职学校现有发展路向的诸多理由在当下已不再是充分的。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现在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业已调整,国务院2015年印发的《太阳集团城娱8722制造2025》确定了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发展原则,这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明确昭示,经济发展将从低质粗放、技术含量低的模式转向高知识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发展轨道。从技能型劳动力供给的角度看,技能劳动力缺口的重点在于高技能人才。2016年,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联合完成的《太阳集团城娱8722劳动力市场技能缺口研究》表明技能劳动者数量占全国就业人员总量的19%左右,高技能人才仅占5%。伴随太阳集团城娱8722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全球价值链升级趋势,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局面将越来越严重。在制造业发达的东部沿海省份,高级技师缺口最大,初中级技能劳动力供需平衡,企业对高技能、高学历人才需求上升,新兴产业的劳动力缺口越来越大。由此可见,在“四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风起云涌的经济发展大背景下,中职学校受其培养目标低端、学制短、技术知识含量稀薄等弊端的限制,已难以承担为企业输送技术技能型劳动力的使命,毕业生需求量也是急剧减少。实际上,当下中职学校不仅招生困难,诸如教育理念偏颇、质量欠佳、学生接受中职教育会导致整个职业生涯的机会成本大增、社会声誉差、学生和家长认同度低等等难题,都是难以克服的瓶颈问题。

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中职学校发展的教育立场

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深刻改变了人类生产活动的性质、内容、形式和工具,也改变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与供求关系,高职扩招本质上是对我国劳动力市场变化的直接回应,在这一背景下,我国中职学校应审时度势,努力改变发展路向,及时从直接瞄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单纯地以为企业供给劳动力为办学目标的模式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模式。主张以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为本的观点可以称为“激进的观点”,这种观点力倡中职教育的教育立场,呼吁中职学校进行脱胎换骨式的改革,向本真的教育趋进或回归。必须指出,激进的观点与保守的观点不是截然对立的。职业教育承担着育人和服务经济发展两种基本功能,无论哪一种观点都不否认两种基本功能的合理性。“育人”和“育才”理论上是一体两面的关系,然而在实践中二者存在主次之分,而孰先孰后则对职业教育的实践存在着难以估量的影响。保守的观点坚持中职学校优先服务经济发展的原则,而激进的观点力主中职学校应遵循促进学生个体发展优先的原则。优先次序不同在中职学校的办学实践中必然会造成巨大差别。

中职学校回归教育立场是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的本质要求。必须强调,中职学校的转型不是取消作为实体的教育机构,更不是取消中等职业教育;而是从办学目标、内涵、操作模式等诸多方面对这种类型的教育机构进行全面改造,助其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长期以来,中等职业教育姓“职”还是姓“教”一直是争论不休的问题。事实上,中等职业学校从诞生起就一直瞄准中、低端就业领域,以为企业供给初、中级技能型劳动力为己任。这样的职业教育姓“职”,重心在就业,教育的因子稀缺,实质上主要是职业培训。中等职业教育要成为一种“类型教育”,中职学校必须改重“教育”,即以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为第一使命,逐渐靠近“理想的教育”。

传授工作知识、培养工作技能是教育应有的题中之义,但理想的教育从来不把就业作为第一要务,而是努力超越功利的目的,致力于引导学生求真、向善、尚美,丰富其心灵,发展其智慧和德性,助其实现人生的价值。

换言之,教育要使人的生命得以发展,教育的本质是提升生命质量和生命的价值;对个体来说,就是使个体通过教育,提高生存能力,从而能够生活得有尊严和幸福;就是使个体通过教育,提高思想品德和才能,从而能够为社会、为他人作出有价值的贡献。无论什么类型的教育莫不如此,中等职业教育也不例外。

三、从就业教育到升学教育、职业预备教育

中职学校转型的路径中职学校转向育人为本的发展道路,并不是全盘否定中职教育的“职业”属性,实质是强调其“教育”属性优先。具体而言,中职教育要扬弃以就业为目标的教育模式,转向升学导向、职业预备与职业生涯的教育。向育人优先的中职教育转场必定是一个困难的过程,以下几方面是可以优先考虑的切入点:

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重新定位中等职业教育,努力促成从就业教育到职业预备教育的嬗变。

为了因应学生接受高层次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和高职扩招的新形势,中职教育须从终结性的就业教育转向过渡性的职业预备教育和升学教育,即中职学校的主要任务不再是直接为企业输送劳动力,而是对学生进行职业预备教育,同时为高一级的高职高专以及本科院校培养合格的毕业生。职业预备教育的实质是职业生涯教育,它不是单纯的就业教育,而是包括就业教育在内的职业教育,是贯穿于个人一生成长的综合性终身教育。本质上,生涯教育能促进就业却不是仅以就业为目的,而是通过实现就业促进职业发展与事业成功进而获得适合自身特点的美满生活。生涯教育以发挥学生天赋的才能为目标,其重点放在人的全部生涯上,使个体从幼儿园到成年能逐渐产生自我引导的能力,生涯教育的最终结果旨在让每位学生过上适合自身特点的职业生活。它的中心也由围绕就业指向“实现就业—发展职业—成就事业—人的发展—幸福人生”的路径。中职教育转向职业预备教育,意味着中职学校的根本目标转换为发展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为相应的高等院校输送新生。

积极开展普职融通的尝试,为中职学校转型积累知识、策略和经验。

在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长期分立的格局下,两种中等教育机构在育人方面均存在明显短板。

中职学校在“技术技能育人”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是,由于中职学校的办学游离于教育立场,以及歧视性的教育制度安排、生源质量差等原因,中职学校在“知识育人”“文化育人”“道德育人”等方面严重不足,育人底蕴淡薄。

中职学校要向教育场域转进,开展普职融通、向普通高中学习借鉴经验是可行的路径选项。与普通高中融通首先可以改造中职学校的办学理念,强化其育人的使命感;其次,有助于夯实中职学校的知识教学,改变中职学校普遍忽视文化知识学习的弊病,从而为学生的升学奠定更宽厚的基础;再次,中职学校可以借鉴普通高中品德和价值观教育方面的有益经验,密实育人的内涵。总之,普职融通能够为中职学校的育人转向提供可资借鉴的模板,为中职学校丰富育人的知识和经验构建通道。(赵蒙成)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