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可为,温州职业教育架起高素质工匠型人才成长“立交桥”
时间:2020-12-18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温州教育十四五规划正紧锣密鼓编制,五年过去,温州打造了一批家门口的好学校,实现了教育向更优质均衡发展的跨越。今起,温州市教育局与浙江新闻客户端共同推出《学在温州》系列报道,讲述温州教育五年发展故事,全貌展现温州教育奋进新征程的风采。

一家是小微民营企业港华汽修,一家是大型民营企业森马集团,两家风格不同的温州民营企业,却都有着同一个称号——浙江省中职校企合作共同体。通过这一共同体建设,瓯海职专以“厂中校”和现代学徒制敲开产教融合的大门。不仅如此,学校还为属地眼镜产业服务,启动全国首个中职眼镜设计与工艺专业的招生,解决区域支柱产业人才紧缺问题。

温州民营企业众多,对本地人才需求量很大,进一步健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意义重大。当下,温州共有39所中职学校,5所高职学校,与1421家民营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102个行业企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入驻中职学校,中职学校引入企业工程师、社会名人、能工巧匠等兼职教师占任课教师比例32%。在今年应对疫情防控助力复工复产期间,全市职业院校派出近万名学生赴企顶岗实习,有效缓解“用工缺”“招工难”问题。

 

“温州职业教育通过‘校企双主体’办学,实行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鼓励学生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民营企业发展输送‘现代工匠’,助力温州经济社会发展。”温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郑建海介绍。

12台汽车发动机一字排开,16个喷烤漆工位和16个打磨工位装备齐全,还有损伤探测器、涂料吹风、缺陷铝板等各种设备、仪器……走进温州市职业中专新校区交通学部教学楼,现场的布置看上去像是一家标准的汽车制造厂,但实际上这只是该校投资建立的实训基地。在这一新投用的全省单体规模最大的新校区里,像这样的基地面积达到了1.2万平方米,变学校课堂为生产车间,实现校内外实训基地融合统一。“近些年,市场大环境在变化,有的企业会减少用人,有的企业提高用人门槛,这都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提出挑战。”温州市职业中专汽车构造专业教师林子繁说。

除了课堂大锅饭,一些职业学校还引入大师工作室,让学生一对一吃上“小灶”。在温州鹿城职业技术学校,“马戈皮雕工艺大师工作室”“沙民生设计大师(鞋类)工作室”“陈文华手工缝合技艺非遗传承项目工作室”和“崔同赞样板工艺大师工作室”等省级、市级大师工作室,邀请到了大师进入校园带徒弟,进行技能传授、产品研发、技术革新。

 

龙湾区职业技术学校教育集团工业机器人实训室投入使用

当下,温州正实施中职基础能力建设水平和内涵质量发展水平“双提升”工程,围绕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建设,优化中职校网布局和专业结构,重点打造市区职教圈、以瑞安为核心的南部职教圈和以乐清为核心的北部职教圈,形成“市区一体、南北两翼”职教发展新格局。在永嘉等县域探索建设中高职一体化新型职业院校,全面提升面向温州市“5+5+N”产业领域人才培养能力。到2025年,建成20个“双高”中职学校(专业),100个现代化多功能产教融合基地,中职升入高等学校比例达70%以上,全市中职教育整体发展水平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五年成绩

投用全省单体规模最大中职学校温州市职业中专(滨海职教中心)等5所新校区, 中职在校生规模从6.5万人增加至9.2万人,中职招生占高中段比率从37%提升至45%。建成国家级中职改革示范校3所,省级中职“名校名师名专业”项目44个,省级“中职与应用型本科一体化”试点校4所,省等级职校比例达100%。建有省级校企合作共同体17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14个,共开发482个创新项目用于企业一线,开展职业技能培训81.4万人次,今年派出近5000名中职学生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周琳子 邵晨婵)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