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颁布《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人才强国作出全面部署,提出要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等12项重大人才工程。为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经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同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财政部、科技部、教育部、太阳集团城娱8722科学院于2011年印发《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实施方案》,2016年工程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十年来,工程围绕我国经济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在装备制造、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金融财会、生态环境保护、能源资源、防灾减灾、现代交通运输、农业科技、社会工作等12个重点领域和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法律、咨询、会计、工业设计、知识产权、食品安全、旅游等9个现代服务业领域,累计开展1264.3万人次的知识更新继续教育活动,圆满完成每年百万人次高层次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培训任务。工程的实施,凝聚形成了全社会重视继续教育的广泛共识,促进了“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改善了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供给质量,推进了继续教育体制机制创新发展,大幅提升了专业技术人才自主创新能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全流程管理,品牌工程深入实施得到坚强保证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骨干力量。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工作蓬勃发展,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
2011年初,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太阳集团城娱8722关于人才工作决策部署,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领导下,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提出以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为龙头、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目标要求。为保证工程实施质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部门印发工程实施方案,召开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启动会议,推动各地区各部门抓工程落实。
2012年牵头工程领域涉及的23个行业主管部门成立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指导协调小组,负责工程的统筹规划、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各地区、各部门相继成立本地区、本部门工程指导协调机构,发挥职能优势,分类指导、分级推进,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工程实施体系。建立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工程协调小组联席会议,加强对工程实施的全程管理,推动小组成员单位形成抓品牌工程的工作合力。建立沟通机制,每年年初研究制定工程任务计划,部署重点项目培养培训任务,统筹结构布局、行业资源、社会需求、培训渠道,协调主管部门分领域分解任务,有计划有步骤组织实施。年底进行总结,形成年度工作情况汇编。建立评估机制,设立评估课题组,2016年开展中期评估,2020年全面总结评估,对工程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和调整,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建立监督机制,强化检查指导、监测统计、督促问效,及时了解工程实施中的新情况,及时研究解决新问题,及时反馈通报新进展,健全抓落实的长效机制。“多方协同、上下联动”的工程运行管理机制,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发挥各方作用,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多类别的人才培养格局,有力保障了工程的深入实施。
全领域培训,急需紧缺人才供给质量有效改善
知识更新工程是《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12项重大人才工程中涉及领域最广、培养培训人数最多的一项系统工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知识更新工程作为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人才优先发展的龙头工程,纳入人社工作总体布局,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安排任务,协调推进落实,充分发挥工程培养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的引领性、示范性作用,着力做实、做精、做强品牌项目。
一是坚持高水平、小规模、重特色,大力实施高级研修项目。按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重点领域、紧贴地区行业需求、兼顾地方特色的原则,每年从各地各部门申报选题中遴选列入国家级高级研修项目300期左右,累计实施2764期,培训高层次人才18.3万人次。在选题内容上,把研修主题与项目建设、科研攻关、解决技术难题等结合起来,探索实施“战略+人才”培养模式,先后设立乡村振兴、扶贫开发和疫情防控等专项计划。在研修方式上,采取主题报告、专家讲座、专题研讨、学术交流、现场教学等多种形式,有的地方还把研讨会开进车间里,把讲台设在流水线上,促进教学相长,提升发展潜力。国家级高级研修项目被社会公认为品牌项目,平均每年带动开展省级高研班、行业研修班700余期、培养5万人次左右,形成纵向联动、横向同频的研修体系,在培养高层次人才、促进技术交流、提升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二是坚持规模、质量和效益相统一,加大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和岗位培训力度。聚焦“高精尖缺”,面向经济社会发展12个重点领域和9个现代服务业领域,大规模开展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和岗位培训活动,累计培训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1246万人次,超额完成培训目标任务。紧贴急需紧缺人才职业发展需求,依托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和有关培训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集中培训、高级研修、岗位轮训、实地考察、案例研讨、在线学习等活动,有效促进专业技术人才加快更新知识、掌握先进技术、提升技术水平。对装备制造、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专业性强的领域,还采取跟踪培养的方式持续深化培养。通过大规模培训,有效解决了各地区各行业人才缺口大、成果转化慢、整体素质低等问题,特别是为贫困地区培养了一大批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的扶贫开发、乡村振兴、农林畜牧等领域骨干专业技术人才,为助力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三是坚持重质量、优布局、强功能,分批建设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现有施教机构,先后分10批评审建立200家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坚持优化布局、建管并举,实行分级分类管理,既有综合性基地,又有专业性基地,涵盖了21个重点领域,年培训量达50万人次以上。基地建设突出特色、注重实效,积极探索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培训机制,加强基地之间交流学习,推进培训项目、专家师资、教材课程、数据库开发和课题研究等资源共享,开发线上学习平台,推广网络培训、远程教育、现代化教育等教学方式,形成专业品牌和培训特色。结合地区、部门和行业实际,带动建立一大批区域性、行业性继续教育基地,形成上下衔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继续教育网络体系,为更好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搭建了重要平台。
全方位保障,工程公共服务体系支撑作用明显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工程有效实施提供了重要保障和支撑。
一是健全制度体系。2015年以人社部令形式颁布出台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是第一部面向全体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部门规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先后出台高级研修项目、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培训项目和岗位培训项目、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和工程培训证书等管理(实施)办法,会同财政部印发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补助经费管理办法,这些文件明确了工程项目的目标任务、组织实施、项目要求、经费保障、管理监督等内容,从制度层面规范了工程项目的运行管理。
二是加大政策保障。注重完善继续教育与工作考核、职称评聘、岗位聘任(聘用)、职业资格注册等人事管理制度的衔接,将参加工程学习情况作为个人专业技术经历,相应学时记入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推动继续教育证书在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互认,拓宽非公领域专业技术人才进入工程的通道,极大调动了专业技术人才参加工程培养培训的积极性。
三是开发教材体系。围绕专业技术人才应普遍掌握的法律法规、理论政策、职业道德、技术信息等基本知识,组织编写出版了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创新能力建设、创业能力建设、权益保护和当代科学技术前沿知识读本等公需科目教材,并适时补充修订完善教材,组织重点领域牵头部门也编写了一系列专业培训教材,为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培训提供了可选择的、高质量的教材读本。
四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开通运行知识更新工程公共服务网上平台,实现政策信息发布、项目申报审核、培训登记统计、动态数据分析、证书查询打印等在线服务管理功能,加强政策解读、经验做法宣传、典型案例推介、优质资源共享,逐步扩大工程的影响力。大力发展“互联网+”继续教育,20多个地区建设了具备教学、管理、交流互动功能的继续教育网络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实施知识更新工程,壮大高水平工程师队伍。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要求,紧贴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着眼培养一大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继续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动态管理建设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每年组织举办一批示范性国家级高级研修项目,实施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提升和新职业培养培训项目,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量子信息、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等关键领域,开展大规模的知识更新继续教育,每年培养培训百万人次高层次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为建成人才强国、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