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洪:职业教育评价改革重在彰显类型教育特征
时间:2021-01-21 来源:教育之江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王振洪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是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制度设计。职业教育是与产业融合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需要发挥教育评价“一子落而全盘活”的功用,在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专业评价四个体系上彰显类型教育的特征,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聚焦增值赋能,立足职业教育的社会价值,构建学校评价体系

职业教育的类型地位需要由教育质量来保障,构建卓越质量体系是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树立“端正”的评价理念,将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根本出发点,破除“五唯”痼疾,以高站位的评价观引领树立科学的质量观,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价值期盼和质量期待形成同频共振。创立“真正”的评价指标,以学生、家长、社会的满意度作为教育评价的核心指标,以学校对地方的贡献度作为办学质量的关键指标。尤其是把握好职业院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同共生关系,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将科技创新全面纳入职业院校评价范畴,畅通职业院校对接区域重大科创平台、融入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办学机制,发挥职业教育在科技创新、技术研发、产教融合等领域的积极作用。建立“归正”的评价机制,运用行业企业和社会评价手段,督、评、诊、改相结合,以刚性的评价机制推动建立产教全面融合、校企全力协同的质量管理体系,形成以质量为导向的职业院校办学治理新格局。

 

聚焦师资特质,立足教师的能力素质结构,构建教师评价体系

教师是立教之本、育人之源,要紧扣人民教师的行为规则和职业教育的师资特质,从师德师风、专业能力、课堂教学、实践技能、服务能力等维度切入,划分教学型、教学科研型、科研型、社会服务型等不同类型和新进教师、青年骨干教师、专家型教师等不同层级,建立健全全方位、全要素的教师职业能力评价体系。严把育人“第一关”,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师的第一职责,强化师德考评,积极选树师德楷模,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选聘、考核、晋升、评优的首要标准,对师德失范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守住教学“主阵地”,把教育教学实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将教学效果作为教师教学质量的最终体现,从督导评价、管理评价、同行评价、教师自评、学生评教、学生业绩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评价,并对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研究等方面取得显著业绩的教师给予考核激励。突出服务“贡献度”,本着注重能力、突出业绩的科技评价导向,重点评价教师的应用性研究成果及其转化和推广、社会培训、科学普及、试验技能等技术服务贡献,建立有利于各类专业人才脱颖而出的评价机制。

 

聚焦育人为本,立足学生可持续职业发展,构建学生评价体系

以学生为中心,是教育的价值本质。职业院校要精准锚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综合素质评价“全维度”,坚持全面发展,实施五育并举,实施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性测评,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表现进行量化评价,反思阶段性成长历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成才。如德育素质主要考察学生的政治素质、品德修养和职业素养,评价学生在爱国情怀、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心理素质、遵纪守法、工匠精神等方面的表现作为。职业发展评价“全周期”,本着职前职后一体化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特色,从就业相关度、薪酬水平、创新创业业绩、职业岗位变迁等多重维度,强化对毕业生职后发展的跟踪评价,一方面以此为依据加大对毕业生的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服务,另一方面把评价结果反馈到人才培养过程,持续、动态地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形成人才培养改革创新的良性机制。

 

聚焦跨界协同,立足产教融合的专业治理,构建专业评价体系

专业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是职业教育对接产业链的基本载体,通过专业评价来优化产教融合的专业治理是职业院校治理的重要基础。专业设置实行“红线评价”,本着适应需求,从适应产业发展、技术变革、学习者需求等方面评价专业设置的合理性、必要性和科学性;本着条件充分,从师资、实训条件、校企合作、质量保证等方面评价专业办学所需条件,确保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达成度;本着体现差异,对专业定位、课程体系、培养方式等进行综合评价,促进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专业、普通本科专业等之间形成鲜明的差异性。专业发展探索“增值评价”,从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角度扩大评价面、延长评价线、深化评价点,以产业视角的增值评价来推动专业发展。既要立足专业发展的阶段性,实施分层分类的专业发展评价,培育建设优势与品牌专业、推动建设一般专业;也要立足专业发展的改革力,通过评价社会生源人才培养、“1+X”证书制度试点等新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经验、成果和成效,激活专业办学的创新发展能力,推动专业建设不断改革创新。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