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离不开人才,在人才培养的“蓄水池”中,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1月26日下午,省政协教育界别组围绕“完善职业教育、技工教育体系”开展界别协商。副省长成岳冲、省政协副主席蔡秀军出席会议。
“加快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深入实施高水平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实施‘技能浙江’行动”“五年新增高技能人才100万名以上”……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让委员们对职业教育的明天,充满想象期待,也进一步加深了思考。
“职业教育与技工教育融合亟需破题。”应雄委员表示,两者的“二元制”管理,造成发展瓶颈,应统一招生政策,推进“技师纳高校”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改革培训体制机制、职称评审制度。
职业教育、技工教育一头连教育,一头连产业。“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确保优质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黄英委员介绍,德国颁布一系列法律法规规范校企合作行为,英国产教结合形式多样,推行工学交替的“4+1”教学模式,美国职业教育产教结合的典型模式是工作本位的干预模式。“这些都是国际上的优秀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探索。”
“着力做好‘大育’和‘大留’这两篇基础性文章。”徐美珍委员直言不讳,高水平职业技术人才数量和质量与我省现代产业需求存在差距。她认为,做好“大育”文章,关键是构建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大体系;做好“大留”文章,关键是为职业技术人才量身定制政策。
近年来,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大大增强,但在不少委员眼中,仍“远远不够”。汤晓幸委员呼吁,畅通“中职—高职—职教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成长“立交桥”,并积极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加快建设省级高水平高职校和高水平专业群。
去年,90后快递小哥获评杭州高层次人才,一石激起千层浪。潘云峰委员感受到新时代的春风和榜样的力量,提出树立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先进典型,以企业用人导向为切入点加强职业教育宣传,并打破用人单位学历歧视。
培育工匠精神,是发展职业教育、技工教育的题中之义,也是保障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核支撑。万晓萍委员倡议,大力推崇现代工匠理念,广泛厚植工匠文化;健全工匠人才培育体系,优化工匠成长平台;着眼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广泛开展工匠选树。
我省职业教育、技工教育走在全国前列,但在职职工、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转移劳动力三类重点人群“留白”较多。叶宏委员建议,进一步发挥乡镇成校的作用,加快建立起“科学规范、分层分类、兼容并包、渠道互通”的成教教师职称评聘制度,打通其专业化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职业教育、技工教育如何改革创新?职校生就业质量如何提升?人才评价机制如何完善?……
16位委员“抢麦”发言,各抒己见。省教育厅、省人力社保厅、省财政厅、省总工会、省经信厅等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界别协商活动并作回应。
现场交流频频,共识凝聚:职业教育、技工教育,大有可为,未来可期!(周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