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是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特征的内在要求。通过对活页式教材、工作手册式教材和融媒体教材各自内涵和特征的系统梳理和比较,从紧紧围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以教材内容为中心、与教师和教法改革同向同行、组建多元协同创新的建设团队等方面阐述了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建设的基本原则,并对加强基础研究、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加强配套保障和激励等需注意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的内涵和特征
针对职业教育的类型教育特征,从国家层面提出的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主要包括活页式教材、工作手册式教材和融媒体教材,不同的教材形态具有不同的内涵和特征,适用于不同类型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需要。
(一)活页式教材的内涵和特征
活页式教材与传统教材最显著的区别在于“活页”,即教材采用活页的方式进行装订,教师和学生可以灵活方便地对教材内容进行组合、增减和替换。活页式教材并不是简单的装订形式的变化,其实质在于教材的建设以使用者为中心,充分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要求,并适应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和发展的需要。
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来看,活页式教材主要包括如下特征。首先,职业教育的活页式教材一般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本组织单位,教材本身应包含所涉及职业岗位相应工作领域的全部内容,并覆盖完成同一工作任务可能使用的不同类型设备、技术、工艺和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所授课程对应职业岗位需求、教学目标、学生学情、实验实训条件等,对具体的教材内容进行定制,从而满足不同职业院校、不同专业、不同实训条件下教材使用者对同一工作领域的不同教学需求。其次,在教材使用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教材相应内容进行二次开发,学生也可以将自己的课程笔记、实训作业、体会反思等添加到活页式教材中,从而形成完整的过程性学习资料,既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求,也可以满足教师对每个学生学习过程的把握。第三,活页式教材的开发者可以根据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情况灵活地对教材中所涉及的工作任务进行单独更新和优化组合,这就解决了传统教材修订周期长的问题,进而提高了教材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新岗位的时效性。
与传统教材相比,活页式教材对教材的建设和使用提出了新要求。其一,活页式教材的内容不仅要实现对相应工作领域的全覆盖,而且,各基本组织单位要相对独立,可组合、可拆分、可单独更新,因此,活页式教材不但需要高水平的编写团队,还要将教材建设作为一个长期的、动态的工作过程,适时调整、更新。其二,活页式教材允许教材使用者按需定制,同时,还要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二次开发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便于插入教材的空白活页,相关单位在教材的印刷、出版、发行、订购等各环节都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其三,活页式教材为教师提供了极大的空间,教师不但要根据课程设计自主定制教材,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并对学生如何使用教材进行引导。因此,教师的教学能力就成为能否充分发挥活页式教材功用的关键。
(二)工作手册式教材的内涵和特征
工作手册是企业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质量而设计的指导性文件,通常包括企业文化、岗位职责、工作标准、操作规程、绩效考核等内容。工作手册式教材就是将企业工作手册的编写方式引入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中,其实质在于突出职业教育教材的类型教育特征,适应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要求,实现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学习标准与工作标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统一。
与传统教材相比,工作手册式教材主要呈现出以下特征,首先,工作手册式教材必须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面向具体的职业岗位,通常应以职业岗位活动为中心、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组织教材内容,通过对职业活动中相关对象、内容、工具、方法等要素的梳理,引导学生建立整体的工作逻辑。其次,工作手册式教材的主要内容是完成职业岗位相应工作任务的指导性信息,需要给出从工作准备到工作验收的完整操作流程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通常会带有较为鲜明的企业烙印,与具体的产品、设备、工艺等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和针对性。第三,工作手册式教材以学生为中心,主要满足学生在工作现场学习的需要,每个工作任务的方案设计、操作实施、成果检验等都需要学生根据教材的引导动手完成,学生使用教材的过程就是“做中学”的过程,从中可以获得直接的经验。
在工作手册式教材的建设和使用需要注意以下方面,其一,工作手册式教材不同于企业的工作手册和单纯的职业培训教材,既要反映企业真实的岗位活动和生产流程,又要符合职业教育的基本教学规律。因此,工作手册式教材的建设团队应由企业一线专家、职业院校专业教师、职教课程专家等共同组成,企业一线专家主要负责将企业的工作手册引入教材,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和课程专家主要负责根据职业教育的相关教学理论及教学实际,保障教材的职业教育特色和适用性,产教融合是工作手册式教材建设的必由之路。其二,工作手册式教材的重点在于对职业岗位活动及工作过程的完整呈现,主要通过提供简明易懂的“应知应会”信息指导学生进行生产实训。因此,工作手册式教材并不适用于职业教育的所有课程,特别是通识性、基础性课程。其三,工作手册式教材的基本使用方式是“做中学”,即学生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完成教材规定的工作任务,教师对学生如何根据教材进行职业岗位活动进行组织、引导和评价,这需要职业院校的实训条件、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等各方面的支撑。
(三)融媒体教材的内涵和特征
融媒体是指以互联网为基本载体,将不同媒体(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有效结合,通过资源整合,实现依据不同媒体属性进行多层次信息传播的新型媒体。融媒体教材就是将传统纸质媒体与新兴数字媒体相融合的新形态教材,其实质在于利用不同媒体的互补优势,充分展示教材内容,服务教学过程,满足信息化和个性化的教学需要。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融媒体教材主要具有以下特征,首先,融媒体教材会根据需要,综合利用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不同方式呈现教材内容,并将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平台作为传播的主要媒介。其次,职业教育的融媒体教材通过不同媒体的优势互补,不但能够多层次、立体化地展示设备仪器的立体结构和动态的生产过程,而且,与教材使用者之间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可以为学生提供友好的、沉浸式的工作情境模拟和职业岗位活动体验。第三,融媒体教材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教材开发者可以根据产业升级和技术发展情况,以及教材使用者的反馈等,实时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修改和更新;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自主选择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方案;学生在教室、实训车间及各种学习或生活场景中都可以随时学习教材内容,检验学习效果,并能够与教材开发者及使用教材的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实时交流。
在融媒体教材的建设和使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有三点,其一,从目前来看,职业教育最有效的教学模式仍是在配备生产性实训设备和环境条件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训操作,这种模式会带给学生最为直接的体验。因此,融媒体教材的建设不应是授课录像等课堂教学过程的重复,而应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所需教学内容的多层次呈现[6],其建设重点应集中在抽象知识点的形象化展现、复杂操作步骤的过程化展示、工作情境和工作过程的虚拟现实体验、教材与学生的更有效互动等方面。其二,在融媒体教材建设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灵活选择不同的呈现形式,这既要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对教材内容进行整体规划和合理编排,也需要专业技术的支撑。因此,融媒体教材的编写团队中应包括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和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由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负责提出具体需求并进行脚本设计,由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负责将其实现。其三,融媒体教材不只是教材内容呈现方式的变化,还具有可访问性、可移植性、可交互性等特征,要充分发挥其作用,促进实现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和以教材为中心的信息化学习空间,这对职业院校的数字化教学条件、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教师和学生的数字素养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建设的基本原则
不同的职业教育教材形态有不同的内涵和特征,适应不同的教学需要,在建设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时,切忌生搬硬套,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紧紧围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与传统教材形态相比,新形态教材容易出现知识碎片化、技能操作简单堆砌等倾向,因此,在新形态教材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结合传统教材形态的优势,保障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系统性、普适性和拓展性,以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及跨行业能力,使学生在职业岗位发生技术升级或换代后,有能力将原有的职业技能进行迁移,以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
(二)以教材内容为中心
在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建设中,通常应首先根据教材对应的职业岗位需求,列出教材对应的职业岗位能力。然后,根据职业岗位能力以相应岗位的基本工作领域及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教材的基本框架,并完成具体的教材内容设计。教材形态的选择应与教材内容设计同步展开,在设计每个典型工作任务时,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其所包含的内容哪些适合于传统纸面图文呈现,哪些适合采用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或融媒体的方式。如果先确定了某种新的教材形态,再根据固定的教材形态去添加教材内容,则不但可能会破坏教材内容的系统性,而且会增加各方面的成本,结果很可能是事倍功半,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三)与教师和教法改革同向同行
职业教育的“三教”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和融媒体教材从不同角度综合反映了工作过程系统化、以学生为中心、翻转课堂、信息化教学、混合式教学等近年来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成果,同时,也从“教什么”的供给侧系统地对“谁来教,怎么教”提出了要求。因此,在选择和创新教材形态时,一方面,应充分考虑相关专业的教学改革状况,将得到实践验证的教学改革成果引入教材,使教材形态满足新时代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要求,以及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化教学需求;另一方面,也应对如何使用新形态教材,教师、学生和教法如何与新形态教材相适应等问题,进行整体设计和规划,以充分发挥新形态教材对职业教育改革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促进“三教”改革的整体进行。
(四)组建多元协同创新的建设团队
活页式、工作手册式和融媒体教材对教材设计开发、资源制作、编审校对、印刷出版、发行使用等各个环节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的建设需要组建多元参与、协同创新的团队,充分利用多元参与的优势对传统的教材建设和出版流程等进行再造,以保证所选择和创新的教材形态能真正得以实现。[7]通常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建设团队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其一,行业、企业负责确保新形态教材的职业性和实践性,使教材内容契合职业岗位需要;其二,职教课程专家负责确保新形态教材的先进性和规范性,使教材形态符合职业教育教学规律,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其三,一线教师负责确保新形态教材的实用性,使教材内容和教材形态满足职业教育的实际教学需要;其四,信息化专家和技术人员负责新形态教材中新媒体内容的设计和制作,根据教材的总体设计和一线教师的教学需求,使教材中的相应内容通过现代媒体技术进行呈现;其五,出版单位应发挥其专业特长,根据新形态教材的要求,搭建互联网教材平台,优化印刷装订设计和出版发行流程,确保新形态教材的最终呈现。
三、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建设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建设过程中需着重注意以下方面。
(一)加强基础研究
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建设的目的是从根本上摆脱单一的教材建设模式,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以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建设目前没有成熟的模式,在建设过程中不但会遇到建设理念、开发方法、设计技术等涉及职业教育教材学理方面的问题,还会遇到与编辑、印刷、出版、发行等相关生产性的问题,以及教材使用和管理方面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职业教育教材的基础研究。
(二)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
在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建设的过程中,必须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一方面,相关部门和职业院校应充分理解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建设的重要意义及教师在教材建设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使具有丰富教学和企业实践经验的高水平教师投入到教材建设中来,并应通过培训或其他方式,逐步提升职业教育教师新形态教材开发和设计的能力;另一方面,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建设的相关主体、教育主管部门及职业院校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提升教师的教材理解能力、教材选择能力、教材二次开发能力、教材转化和优化能力,以教师为媒介真正实现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对“三教”改革的引领与支撑作用。
(三)加强配套保障和激励
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建设既要对职业岗位需求和企业生产实际进行深入的分析,又要符合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既要建设教材内容,又要设计和实现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教材形态,还需要进行及时的更新和修订,其不但对建设人员的要求高、工作量大,而且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长期以来,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企业投入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主观意愿不强,出版单位也更倾向于开发选用基数大的通识课或专业基础课教材。另外,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编写教材在职业院校的高级职称评审中几乎没有分量,也不被计入工作量,从而使高水平、高职称教师不愿意投入教材建设,特别是选用数量少、编写难度大、技术更新快的专业课教材。因此,在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建设中需要协调教育主管部门、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出版单位等相关各方的关系,切实落实《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建立具体完善的配套保障和激励机制,保证资金投入,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以保证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的建设质量。(丁喜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