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育变革呈现七大趋势:
从追求数量到追求质量
随着全球各级教育入学率的大幅度上升,人们对教育的追求出现重大变化,不再单单满足于只是有教育机会,而是能够获得更为优质的教育机会,由追求受教育机会提升为追求优质教育机会,从“有学上”转变为“上好学”。尤其是在一些发达国家,各级教育都普遍进入普及阶段,获得各级教育的机会已成为必备的公共产品,追求更为优质的教育机会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在未来,随着社会发展,人类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将日益旺盛,“品质”将成为人类教育的关键词。
从统一标准到追求个性
个性化教育成为信息社会教育的新方向。近年来,随着教育投入的增加,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日益广泛应用,使得针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不但成为时代之需,也成为一种现实可能。我国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也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个性化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国际视野、科学精神和创业意识、创造能力”。可以预见,个性化教育的需求将日益强烈,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将成为潮流。
从单一主体向混合教学
随着人类社会迈入信息社会,教师的教学工具日益科技化,尤其是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人类的教学已经开始有人工智能教学机器人的参与。在许多国家,人工智能机器人已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如今,人工智能的应用使得人类的教学活动从单一的教学主体走向教师和人工智能机器人双主体的混合式教学,极大提升了教学的效率和准度,显著提升了教学效果。可以预见,未来人类教师和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混合式教学将在全世界日益普遍,并将带来人类教学模式的重大转变。
从基于经验向科学精准
从古至今,人类对教育的研究主要基于经验,对于教育发生的机理和教学效果的取得等根本问题缺乏基于科学的解释,这使得教学主要是基于经验的归纳和总结,无法精准施策和作出确切预测。近年来,随着脑科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这一切发生了重大变化,脑科学和神经科学已经能够对人类教育的某些机理进行一定程度的科学解释,并得到了广泛应用。脑科学和神经科学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视觉加工、记忆、语言、阅读、数学、问题解决等学习认知领域的研究中,以及测评教学效果、设计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甄别和补偿学习障碍等的实践中。2016年,“太阳集团城娱8722脑科学计划”启动,“脑科学与类脑研究”被正式列入“十三五”规划的“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可以预见,未来随着脑科学和神经科学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将更多揭示人类大脑工作的原理,从而更加科学规划教育教学活动,使得教育更加精准科学。
从单向输出到双向互动
传统的教学活动基本是单向的,即教师作为权威主体进行教学,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借助教师的教导进行学习,这种教育模式从农业社会持续到工业社会。但随着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尤其是网络教育资源的极大丰富和即时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这种教育模式出现重大转变,教育开始从教师主导、学生被动学习的单向模式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教师指导的双向教育模式转变。“翻转课堂”是其中一种重要模式。它通过网络等途径将学生课堂学习的内容在课前传递给学生,要求学生自己完成课前学习,在课堂上教师进行解疑答惑。如今,这种新型教学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传播。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学生主动学习的工具和资料将进一步丰富,教师主导的单向教育模式将发生更深层次的变革,向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引领指导的双向教育模式转变。
从无限责任到责任共担
工业社会,现代学校体系开始在各国普遍建立,学校承担起学生教育的主要责任,社会和家庭对孩子的教育责任降低,学校成为学生教育的主要角色,这种情况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这种情况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社会和家庭在学生教育中的作用开始凸显,尤其是大量的教育培训机构大量出现,成为引领教育创新和教育实践的重要力量。此外,随着家长知识水平的显著提升和掌握的教育资源增多,家庭对孩子的教育能力日渐提升,家庭在孩子教育中承担的责任也开始加强。所以,当今社会正在突破学校单一主导的教育模式,向学校、社会和家庭三者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的教育新格局演进。
从知识识记到能力本位
传统教育主要是以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为主要目标,但随着人类社会获取知识的易得性极大增强,单纯以知识为目标的教育开始显得不足。教育面临着转型,需要从以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向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转型,更加注重培养信息社会需要的人机合作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可以预见,随着人类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知识将愈加丰富、人工智能的应用将更加广泛,教育只有向更深层次的能力本位转变,才能应对信息社会带来的挑战。(鞠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