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结合数字化转型、提质培优计划、专业目录调整等政策和举措,以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为精神指引,高职院校可在专业内涵、培养系统、人才评价三方面有所作为。
一是适应于高质量发展需求的专业内涵更新。
“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释放出积极而强烈的信号,高职专业和专业群建设据此将面临三个全新的对接:一是在创新链上,与先进技术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溢出效应所创造的生产性服务人才需求相对接;二是在产业链上,与传统产业基于数字技术的优化升级所新增的生产性服务人才需求相对接;三是与全行业数字化转型中所产生的生产性服务、生活性服务的人才需求相对接。
高职专业或专业群在人才培养的指向上要有敏锐判断、慎终追远。围绕“三个新对接”去深刻理解高职专业或专业群在经济结构、制造业格局、资源循环、人才配置上的定位,深刻体察自身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之间有机衔接的能力、优势与不足。面向“三个新对接”的人才需求与包括政府在内的部门或机构进行合作,共建科学合理、稳妥高效的专业建设评价机制,丰富专业内涵,保证其健康、灵活、高质量和可持续,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相适应。
二是适应于数字化生产方式的培养系统强化。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必须遵循的原则,专业和专业群建设只有以新发展理念为背景,才能够理解数字化转型语境下“课堂革命”作为必选项的重要内涵和作用,即新技术赋能,建构更适应于职业教育规律的人才培养系统,服务于生产力及其劳动组织方式的发展。具体到院校的相关工作上,首先要充分掌握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方向、方式、技术趋势,做好新一轮课程开发的准备工作;其次要深刻理解“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对学习工厂、智慧学习工厂建设的重要启示和关键支持,以“战役”的态度打好育训要素及其场域的智能化升级之战;最后要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过程中,探索以专业为中心、以生产性技术行业实体和信息技术行业实体为两翼的教学资源开发共同体,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形态,并据此保持对上述两种技术进步的密切关注,使专业升级成为新常态。
三是适应于“数字太阳集团城娱8722”的人才能力结构评价重塑。
去中心化的互联网生存模型,新兴产业起步即高点的趋势和效应……社会形态如此迅速的发展与变迁,势必将加快劳动部门分化的速度、缩短新职业和新工种的汰换周期,教育部职教专业目录调整思路已然能够为潜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勾勒出明晰的成长路径和个人发展要旨,这就要求对人才能力结构评价要有新观念和新角度,高职院校可尝试两个“引入”:一是引入“上云用数赋智”的新经济培育思路,借助政府的力量,与有实力、能分享、有担当的行业实体或社会机构通力合作,利用既有数字生态构建虚拟化的职业或创业机会,最大程度地通过市场主体的视角去评估职教学习者的职业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二是引入正在形成中的我国制造业新范式,这是一个基于信息流的协同生态,它可以倒逼专业或专业群将内涵更新的具体工作建立在扎实、高质量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站在知识、金融、劳动力等要素配置的角度上更全面地评估应用型人才对就业市场的适应性。两个“引入”都是建立在“数字太阳集团城娱8722”之信心上的大胆创新,也为社会和企业更为深刻地参与职业教育的探索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唐鸣 冯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