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新征程中 职业教育如何担当新使命
时间:2021-07-09 来源:《浙江教育报》

共同富裕的根本靠发展,基础在教育。面对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和经济社会发展休戚相关的职业教育该扮演怎样的角色?近日,由浙江省中华职业教育社主办的职教沙龙聚焦“校企协同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来自政、校、企三方的专家学者、企业家齐聚,探讨以职业教育为引领,校企协同推进共同富裕的现实可能性。

突破融合之困,

与区域经济同频共振

2013年,杭州民生药业临平新工厂落成营运。借助搬迁,民生药业不断更新设备、增加产能,实现了一次又一次“脱胎换骨”。然而,驶入发展快车道的民生药业却陷入了这样的窘境:企业发展急需大量技术技能人才,当地却一“匠”难求。“工厂搬迁后,我们第一时间和临平当地的职业院校对接,但没有一所职业院校开设相关专业,而通过社招,至少要经过6个月的培养,工人才能正式上岗。”民生药业人事行政总监裘亮颇为无奈地说。

面临这一尴尬的企业远不止民生药业,伴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企业频频出现人才告急的情形。浙江桃园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承峰深有感触地说:“企业如今不缺项目,缺的是技能型人才。企业在哪里建工厂,不再仅仅考虑当地的税收优惠等,更多的是考虑能否在当地招到合适的技能型人才。”

据统计,2020年,我国重点领域技能型人才缺口超1900万人。但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就业难等社会问题依然存在,企业需求和劳动力供给不匹配的问题亟待解决。

沙龙中,与会嘉宾形成这样的共识: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需要职业教育高质量融入区域产业经济。职业教育是开放型教育,其发展离不开内外部资源的共同施力、协同作用。职业院校要抓住产业发展的脉搏,突破融合之困,与企业画出“同心圆”。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郑亚莉表示,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区域特征,职业院校要主动对接浙江省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实需要,依据区域经济结构、产业布局,调整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招生数量、培养方向,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

此次沙龙的一大亮点是浙商总会的加盟。后续,省职教社和浙商总会分别作为联系职校和浙商企业的统战团体将进一步加强交流、深化合作。在浙商总会副会长丁列明看来,政府起牵头作用,企业需求起拉动作用,职业院校起主导作用,浙商总会起桥梁作用,只有形成政校行企共同参与支持、协同育人的体制机制,破除校企合作存在的现实障碍,才能真正形成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

诚如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职教社常务副主任王利月所言:“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企业要立足长远,重视职业教育的作用,主动对接职校;职校也要积极服务企业,以人才助产业、以产业助发展,真正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赋能“智造”未来,

做产业转型升级的“领跑者”

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等新经济接踵而至,成为竞争制高点;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应用的场景不断拓展;个性化定制、云边协同、共享制造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沙龙中,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兰建平在“数字化改革与浙江新选择”主题发言中,展现了一幅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图景。

2021年2月18日,浙江省委召开全省数字化改革大会,全面部署浙江省数字化改革工作。爆发式的数字经济增长,带来人才“井喷式”的需求。兰建平提出,职业院校要顺势而为,走在时代前列,成立数字工匠学院,培育大批适应数字经济发展,具备数字化知识结构、数字化动手能力的“数字工匠”。

数字时代奔袭而来,职业教育亟待思索的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如何重新定位自身坐标?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毛建卫指出,今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这份堪称“大改”的新版专业目录对接现代产业体系,对接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新职业,职业院校应当主动拥抱产业发展变化,回应现实需求,做好专业动态调整,提高前瞻性和预见性,实现新版专业目录的高质量落地。

浙江工业大学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所长陈衍认为,职业教育要做产业转型升级的“领跑者”,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融合创新,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要在自主创新上发力,而不是简单的技能供给;要在产教融合上发力,不仅要注重产教的协同性、契合性,更要注重合作的高端性、引领性;要在更高水平就业上发力,为社会提供高端的职业教育服务;要在文化建设上发力,打造职业教育文化高地,引领产业文化、技能文化、地域文化。”陈衍说。

弘扬杭商精神,正是杭州市开元商贸职业学校这所有着百年历史的商科职校筹建杭商博物馆的初衷所在。校长郑效其说:“此举是顺应浙江省奋力打造‘重要窗口’新形势和浙商回归大背景下,展示杭州商业经济发展的‘人、物、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杭州民营经济的成长壮大过程和杭商的创业创新史,以此担起传播杭商文化、弘扬杭商精神、展示杭商成就的职教使命。”

坚守服务初心,

在乡村振兴中展现新作为

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职业教育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推手。广袤的乡土,如何激活发展基因,真正走向共同富裕,是职业院校绕不开的一道时代命题。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才。然而,当前农村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大量高素质年轻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聚集,导致乡村专业技术人才奇缺,老龄化、空心化现象日趋严重。如何打破这一困局,也成为此次沙龙讨论的焦点。

毛建卫对此有着自己的思考:“人才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因素,要坚持把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要完善乡村人才培养体系,紧密对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专业农林人才的需求,提升乡村人才的综合能力和专业水平,培养拔尖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实用技能型农林人才。加强涉农学科专业建设,建设一批新兴涉农专业,改造提升现有涉农专业,优先支持高水平农业高职院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他同时指出,涉农职业院校要把研究做在乡村大地上,加强农业产业科技研究成果转化,使科研成果价值最大化,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文化不能缺位。”杭州市中华职业教育社副主任、杭州市桐江教育集团董事长童锦波为职教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另一个思路,“职业院校可以借助自身的师资、专业优势,挖掘乡村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乡村魅力,让优秀的艺术作品和文化创意走进乡村,为乡村文化注入新的活力。”(胡梦甜)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