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如何在办学实践中落地,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课题。对于一线职校教师而言,如何增强从教适应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首先,增强对国家政策理解的适应。
一要了解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定位和要求。在我国工业化与信息化相融合的发展道路下,职业教育对于整个国家的工业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职业教育有了新的定位和期望。新时代中职教师应创新教育教学方式,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标,以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为路径,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的能力。
二要主动学习新时代国家的育人方针和要求。培养忠于祖国和人民,具有执着信念、优良品德、丰富知识、过硬本领,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立德树人的目标指向。对于职业教育而言,立德树人就要通过德技并修的育人机制,在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过程中,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坚持“学生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方针,尊重学生主体性,遵循职业教育规律,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合,让思政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做到教书与育人并行。
三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中职学生群体中,学生在学习生活方式、心理健康状态、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精神认知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中职教师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补齐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教育、体育运动锻炼等短板,主动联合学校、家庭、社会建立学生身心健康联动机制,提升学生自我调节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职业精神的认识与理解。
其次,增强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要求的适应。
当下,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动态发展阶段,这给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案、教育目标与内容上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教育是校企合作的双主体教育,既要遵循职业技术人才成长规律,也要遵循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发挥好学校和企业共同育人的作用,深入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搭建学校、学生、企业、行业多维度协同育人模式,深入实施“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推动学校职业教育内容与产业、企业、社会发展形成紧密联系。
此外,国家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量很大,技术人才日渐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香饽饽”。但社会仍存在一些对职业教育的误解,比如简单地认为职业教育就是给“学困生找个出路”。中职教师应积极依靠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努力做到高质量升学、高质量就业,积极回应家长和社会期盼,增强新时代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
最后,增强对新时代教师专业成长需要的理解适应。
提升育人水平,实现师生共同成长。教师和学生是互相陪伴成长、互相成就的互动关系。提升教师育人水平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也能帮助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因此教师对学生应投以更多的尊重和理解,建立互相信任和支持的良好师生关系,发挥教育机智,实现师生共同成长,做一名有职业幸福感的教师。
提升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随着教育现代化改革的推进,职业教育迎来了专业调整、“三教”改革等一系列变革,新事物、新技能不断涌现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因其更直观、生动、高效的优势,已成为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也是建设智慧校园和加快职业教育数字化改革的重要抓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技术为中介”的原则,让现代教育技术在过程、实践、体验方面与传统教学方式结合得更加紧密。用好教育技术,让现代教育技术成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画龙点睛之笔,绽放现代教育技术的闪光点。
(作者周磊 郑棋豪 系衢州中等专业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