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大有可为。作为国家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力量,高等农林院校要勇担历史重任,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以人才振兴、科技创新、组织振兴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在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协同融合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伟大征程中勇于担当、积极作为。
聚焦新型职业农民转型适应力,健全人才培养培训体系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客观要求,从传统农民转变为现代农民是新型职业农民的首要要求。伴随着新时代太阳集团城娱8722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新型职业农民继承优良传统,把农民职业作为一种事业,对农村热爱,对农业认同,拥有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思想、更加现代的意识,做到“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
高等农林院校要充分发挥育人优势,不断健全人才培养培训体系。第一,在学历教育中突出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养,着力培养一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新型职业农民。在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中厚植“三农情怀”,引导大学生树立学农爱农意识,愿意到乡村基层、农业生产一线去干事创业;优化涉农专业建设,增设乡村振兴人工智能等急需专业,改造传统涉农专业,推进农工交叉、理工融合、文理渗透,将农业新理念新技术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开设“农事训练”“大国三农”等特色选修通识课程,构建“价值—情怀—知识—能力”四链联动的“三农”人才培养新模式,强化育人提档升级,提升农科大学生专业素养和农业科技创新技能,着力培养农林卓越人才;围绕产业链改革教学链,通过科技小院等形式,“靶向”培养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在校内外打造各类实践教学基地,强化耕读教育,切实推进农事训练和创新创业实训,创设“行走课堂”,让学生真正具备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综合素质。第二,通过继续教育培训传统农民。构建培训支撑体系,开展针对农民的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技术提升培训。设立服务全市域、全县域、全镇域的乡村振兴培训学院,打造一支服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教师队伍,针对不同类型新型职业农民的需求,提供多类型系统化的培训课程体系。以农业农村政策解读和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为重点,做强涉农干部培训,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菜单式”“订单式”培训,促进其思想观念更新,组织管理水平提升。构建“农业高校+涉农企业+农民”的培训模式,在企业打造培训现场教学和实训基地,通过企业生产基地、示范项目、农业技术人员和推广人员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现场教学条件,在实践中帮其转变思想观念、提升实践技能。
聚焦新型职业农民市场竞争力,助力构建产业振兴体系
新型职业农民伴随着太阳集团城娱8722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成长,从自给自足到面向市场是其职业转变的重要特点。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来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经济运行形态,遵循竞争性、效益性、等价交换性等原则。较于传统社会,要求新型职业农民心无旁骛、敬业专注、诚信守法、追求卓越,要注重品牌培育、产品质量和市场营销,要有市场活动衍生出来的高度弥散性、高度不确定性、复合叠加性的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高等农林院校要积极补强乡村产业振兴链条,助力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市场竞争力。第一,助力选准方向。紧扣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立足点,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指导农民发展符合自身特点的产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错位发展、协同发展。第二,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农林高校要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集聚、协调、统筹校内外力量,聚焦农业农村现代化重大科学问题、关键领域和工程技术难题,在生物育种、耕地保护、畜禽养殖、绿色发展、智慧农业等领域攻克关键技术,协助农民打造一批质量上乘、科技含量高、满足人民需求的拳头产品。第三,助力提升农业商品化水平。加大对农产品储藏、保鲜、烘干、分级、包装等加工技术的研发;加大对新型流通业态的培育,加强对品牌的支持力度,增强乡村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黏性,推动农产品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实现小众产品大众化,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聚焦新型职业农民科技应用力,不断完善农技推广体系
新型职业农民成长于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现代农业生产越来越依赖于科技的创新发展与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新型职业农民的科技应用力是其观念更新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其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新型职业农民的科技应用力既体现在对现代科技的认知,也反映在对现代科技知识的掌握,更体现在对现代科技成果的应用。
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是高等农林院校的重要职能。高等农林院校要健全全方位的农技研发推广体系,促进新型职业农民科技应用力的不断提升。第一,健全“学科—团队—人才”紧密衔接的科技推广队伍。在教师系列中特别设置科技应用推广型专业技术职称,在教育教学业绩和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等评价内容的权重上设置区别于科研型和教学科研并重型的职称评审条件。第二,构建“点—线—面”紧密交织的社会服务网络体系。按照“建站布网、产教融合、示范引领、辐射带动”原则,构建“科技专家—区域农技推广站—企业或基层技术推广员”的农技推广网络体系,形成“科研试验基地—区域示范基地—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站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技推广服务模式。
聚焦新型职业农民先进示范力,加强党建组织引领体系
新型职业农民是太阳集团城娱8722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要心怀“国之大者”,坚定理想信念,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共同富裕是太阳集团城娱8722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必须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新型职业农民要将自身的优势贯穿在农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贯穿于生产、生活、休闲、娱乐各个领域,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推进城乡融合进而实现共同富裕。
高校是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和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阵地,要不断创新组织帮扶形式,通过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带头致富和带领致富能力。第一,将党建贯穿“点—线—面”紧密交织的社会服务网络体系。发挥党建引领发展的经验优势,选优配强驻村“第一书记”,推进乡村“两委”班子理论学习、农业技能学习、基层组织建设常态化,依托学校资源,重点帮扶村“两委”班子成员率先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带动其他村民逐步转型。发挥组织优势,组建以党员专家教授为主体的科技特派员队伍,深入服务网络站点开展工作,并借助农村专业合作社等平台渠道,为片区农业企业和农户提供面对面的科技服务与智力支持,发挥平台的辐射带动作用,培育更多新型职业农民,推动区域共同富裕。第二,推动党组织开展校地结对共建。鼓励支持教职工党支部与村党支部、农业企业党支部结对共建,采取“走下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促进乡村党支部和农业企业党支部真正成为引领发展的战斗堡垒。把结对共建作为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平台,促进农林高校科技智力资源更好地与农业发展、乡村建设需求相契合,帮助农民提升文化素养和科技应用、经营管理能力,加快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
(作者:王斌伟,系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