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班主任作为衔接“学校、学生、家长、社会”等各方面关系的桥梁和纽带,其功能发挥状况与职业教育优劣息息相关,是扣好职业教育第一粒纽扣的现实原点,是孕育职业教育内生动力的“发动机”。
要真正担负起中职班主任的职责,除了合格的思想政治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广博的知识底蕴、浓厚的育人情怀等班主任公共素养外,还要具备以下吻合“类型教育”的特质。
懂得职业教育之所以成为“类型教育”的精髓和灵魂。基于专业、立于专业、深耕专业的职业教育,是中职班主任开展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工作起点。也就是说,合格的中职班主任,前置条件是必须成为一名职业教育理论的掌握者,必须能够站在“产业、专业、职业、社会”这个宏观体系上,以“专业建设”为抓手,树立“能力本位”育人理念,从而在班级管理实践中谋求开放的管理模式,探求充满“工匠精神”的班级文化,协同开发多维度的课程资源,用“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思维推进课堂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终极目标是把学生导向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使之获得良好职业适应能力。这是中职班主任必备的一项基础性特质。
懂得职教生群体的特殊性。不研究中职生,一切职教发展设想都将是纸上谈兵。把职教学生当作“应试教育”的救赎或补充来对待,将造成投入与产出的严重错位。读懂中职生,一是要懂得中职生心理,能够为学生实施职业选择、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投入专业学习提供正确的人生价值标尺,否则将是人云亦云或强行灌输,甚至与学生共同“迷失”。二是要具备比普通教育班主任更加扎实的心理健康教育素养,既要让学生走出“普职分流”的阵痛,用心用情关注他们,又要使他们发现新自我,接受新领域,由“普教”向“职教”平稳自由转换,而不是处处替代他们作出“决定”。三是要具备正确的“学生观”,用发展的观念对待每一位学生,切实把“因专业施教、因材施教”措施落实于班级管理全过程。概而言之,就是要具备让“准职教学生”真正成为职教主人并立志于向技能专家、工匠能手发展的能力。
懂得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育人方式和途径。职业教育不是由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向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单一维度转变,而是由“学校”向“企业、产业、行业、职业、社会”等多维度的“扩散、渗入和对接”,是“长入经济、汇入生活、融入文化、渗入人心”的“类型教育”。职业教育的“教与学”既是“专业知识的教与技能知识的学”相统一,又是“理论层面的教与应用层面的学”相统一,更是“学校层面的教与社会层面的学”相统一,职业教育的跨界性决定了育人的复杂性。由此,职业教育教学结构体系必须依赖于一个与专业设置相匹配、与学生潜能相吻合的“人才培养方案”,这个方案就是现代职业教育的育人蓝本。中职班主任不仅要成为这个育人蓝本的构思者、推动者,也要成为实践中的反思者、校正者,其大量常规性班级管理工作都要落脚于这个蓝本,用以指导教学行为,转化特殊学生,衡量学习成效,评价教学效果。当社会和产业需求发生变化时,还要不断修订和完善这个蓝本,用以推进“教师、教材、教法”三位一体的职教改革。这对中职班主任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懂得职业教育“家校共建”的新定位新要求。班主任要立足于“类型教育”长远谋划,一方面向家长广泛宣传职教优势,积累家长力量营造社会支持职教发展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要挖掘职教学生优势和专长,向家长全景式展示学生真实成长空间,使家长和学生看到希望,从而树立新的目标。因此,职教的家校共建应该是立体而非线性的。这就要求中职班主任必须同时是一位社区型教师、一位学生职业规划师和家庭建设指导师,是“类型教育”扎根社会的触角和根系。
懂得职业教育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如果说上述四条特质的理论含量仍然较浓,那这条特质就是要让中职班主任“跳出学校看职教、跳出教室看学生”。中职班主任必须深入企业、深入产业进行调研和实践,使自己与社会共振,率先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人”。只有这样,当面对班级学生时,才能切实做到换位思考,以切身体验引导人。因此,“双师型”教师是中职班主任的必备特质之一。
(作者柳祝勇 系湖北省宜昌市五峰职业学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