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湖州市唯一一所公办高职院校,是湖州职业教育的龙头。近年来,学校以办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建设区域性高职名校为目标,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发展、更好服务湖州”工作主线,为地方经济发展不断输送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经过多年的发展,学校“做强高职教育、做大开放教育、做特农民教育、做活社区教育”的“四位一体”办学特色更加凸显,先后获得了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优秀学校、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省首批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单位等荣誉。“十三五”期间,学校硕博士研究生人才增至2.3倍,毕业生“留湖率”增至2.5倍,财务收入增至2.8倍,为学校“十四五”高点开局、高位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精心培育
金牌蓝领放飞创新梦想
阳光明媚的5月,漫步在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校园里,典型的江南地域特色和人文气息扑面而来。置身好风景中,该校党委书记周家健谈及学校的发展,旗帜鲜明地提出“金牌蓝领摇篮”的愿景,他直言:“产业、行业、企业的发展品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蓝领的素质,学校坚持对接产业、靠近产业、服务产业、引领产业,扛起高等应用技术教育的使命,培养更多金牌蓝领。”
美好愿景,从这里启航。学校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开展“抓院促系、整校建强”铸魂行动,持续擦亮“基层组织强起来、党务干部硬起来、党风廉政严起来、党建研究热起来、党建工作实起来”党建工作品牌,为建设区域性高职名校提供坚强的思想引领和组织保障。
怀揣强烈的责任感,学校秉承“崇德尚能”校训精神,凝练形成了共同办学价值体系,“深化教学改革、协同创新创业、培养金牌蓝领”的人才培养特色愈加凸显。
数据时代用数据说话,学校精心筑造“湖职好课堂”,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实现课程思政覆盖率100%。近年来,该校学生技能竞赛获省一等奖以上295项,授权专利278件,杨应政同学获世界技能大赛银牌、马澳龙同学获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银奖,并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3次获国家一等奖、连续8年获省一等奖。毕业生就业率98%以上,“留湖率”45%以上。
精准聚力
产教融合走出发展新路
牵头组建湖州南太湖职业教育集团(产教融合发展联盟),引领区域内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总投入2亿元在校内建立湖州市公共实训中心,成为区域内现代职业教育中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的公共服务平台。
搭乘长三角一体化“东风”,由苏浙环太湖五城共同成立的“环太湖劳模工匠学院”在该校挂牌,为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职教力量。
……
一项项深化产教融合的“硬核”成果,镌刻了学校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的铿锵足迹,也折射出学校精准服务地方产业孜孜不倦的办学追求。
近年来,学校率先实施推进“三层对接”,即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联合区域内重点行业企业80多家成立产教融合发展联盟,成立产业学院5个,与龙头企业合作共建21个研发中心、5个省市工作室,常态化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工作。深入推进百名教授博士入企服务行动,为湖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湖职力量”。
“学校积极打造浙北地区‘精准服务产业、深度助力企业、服务创新发展’的最大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紧密对接浙江省八大万亿产业和湖州市“4210”现代产业体系,重构了绿色智造、乡村旅游、跨境电商、新能源汽车等“6+N”专业群布局,招生专业与湖州主导产业契合度达85%以上。
精细服务
提质扩面助力绿色发展
湖州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也是浙江现代农业发展的排头兵。2010年,学校建立了全国首家地市级农民学院,立足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综合开展“学历+技能+创业”农民大学生培养,形成了“专业硕士教育+高职教育+中职教育+在职研修和短期培训”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梯度,开辟了新型职业农民教育的崭新道路。
“不仅是技术,还有市场、营销问题,农民学院的老师就像一股力量,推着我们往前走。”南浔区蔡海华家庭农场主沈李平和妻子蔡海华,说起规模化种植葡萄心怀感恩,他们纷纷表示农场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农民学院的技术支撑。
立足湖州,服务湖州,农民学院创立10多年来,培养农民大学生1.2万余人,农推硕士93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4万人,同时每年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2万余人次,确立了湖州全民终身学习龙头地位。“十四五”期间,学校将建成浙北地区各类职前、职中、职后教育培训的开放平台和国内有影响的区域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基地,助力共同富裕。
踔厉奋发向未来。2021年,作为湖州市“五谷丰登”计划高教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校规划建设1200亩新校园,为未来建设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新阶段、新使命、新气象,学校将聚焦建好新职院、聚力服务新湖州,在建设区域性高职名校、办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的新征程中奋力奔跑。(杨斌英 高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