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政部发布数据,全国共发布城市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岗位8.2万个,全部面向高校毕业生开放,其中2.5万个岗位专门招聘高校毕业生。
提起社区工作,还有人会有误区,认为那都是“老头老太太们做的”,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工作,会不会大材小用?
其实不然,社区工作连着千家万户,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随着城市居民的社区服务新需求日益增长,加之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化治理需求提升,各类资源下沉,社区工作力量迫切需要有知识、有能力的年轻血液来充实,以适应新形势下的诸多工作,夯实城市治理的基层基础。而社区每日所面对的各项事务,同样涉及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方方面面,复杂精细,很多工作既具有群众性和社会性,也具有一定程度的智能性、专业性和创新性,需要一大批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来胜任,以提升社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也就是说,社区工作与年轻人之间,其实是一场“双向奔赴”。社区是广大青年参与国家建设、感知群众冷暖、服务基层社会的重要载体。新时代的社区工作需要年轻人,新时代的社区工作必须要有年轻人,社区的舞台上也有可供高校毕业生施展才华的空间,社区的“广阔天地”,高校毕业生能够绽放青春,大有可为。事实上,目前,在城市社区工作中,35岁以下的青年人占比已经超过三分之一。
社区里来了年轻人,要让他们既能深入基层,又能留得住。高校毕业生有想法,有知识,但刚刚走出校门,对于社区的熟悉程度有限,如何让他们能够沉下心走下去,提高做群众工作、做社区工作、做社会工作的实际能力,敢于应对、善于应对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成为社区工作的“多面手”。 在这一过程中,特别要引导个别人调整心态,不能把社区工作当作择业“避风港”,要以做一番事业的心态扎根社区,办好事办实事,建功立业。
而要让高校毕业生能留得住,还要切实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待遇,拓展他们的职业发展空间,保护好他们的相应权益。现在,一些地方在提高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工资,建立随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调整机制的同时,为社区工作人员设置岗位级别,拓宽社区工作者和公务员、事业编制岗位之间人才流动渠道,比如从社区工作者定向招录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等,这都有助于促进更多有志于社区工作的年轻人,将社区作为自己事业的舞台,值得其他地方借鉴。(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