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工匠学历班”开班仪式。上海开放大学供图
在上海,有一群在生产一线行业耕耘多年的中青年职工,决心在毕业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再度步入校园,从基础理论开始学习一门新的专业,跟随一位能够答疑解惑的导师,结识一群来自不同领域的朋友。这是今年9月开学的上海工匠学院首届“工匠学历班”发生的故事。
上海工匠学院由上海市总工会与上海开放大学共同成立。学院根据产业工人的需求和特点,提供终身学习的平台和向上发展的阶梯。首届“工匠学历班”设置了行政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电子工程3个专业,招收的76名学员中有80%来自建筑、生物医药、维修保障等制造行业,其中不乏世界五百强或知名企业的从业者。
让学习者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上海开放大学副校长张瑾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上海工匠学院在2017年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而成立,牵头人是全国劳动模范、被誉为“抓斗大王”的包起帆。
学院办过两期“匠心学堂”公益讲座,为已经评上或有希望评上“上海工匠”的劳动者提供学习机会。而今年首次举办“工匠学历班”,目的是进一步向普通劳动者提供接受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机会,助力在岗员工能力与学历“双提升”。
“办这个班一定要接地气,让学习者从‘要我学’回归本真,成为‘我要学’。”张瑾介绍,学院经过5年来办非学历班的经验和调研,了解到一线产业工人的学习需求,聚焦重点开设了这3个专业。“之前的‘匠心学堂’是在周末开展的系列讲座,邀请各领域的院士、劳模分享学习工作经历和感悟。学堂面向所有产业工人开放,火爆程度超出预期,本想招收400人,结果几天内就有2500多人报名。”
首届“工匠学历班”与“匠心学堂”都实行注册入学,报名后符合入学资格即可入学。今年招收的76名学员有56%持有中级以上技能等级,11%的学生荣获过省部级及以上奖项,20%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有的还拥有博士和硕士学历。学员年龄在30-40岁的最多,最年轻的22岁、最年长的54岁。
张瑾说,工匠学历班课程设计的特点包括“双空间”“双导师”和“学分互认”,目的是打通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通道。考虑到在职员工需求,课程主要安排在周末,包括线下课堂和线上直播课,学员可以在教室和工作场所学习;授课教师既有学校的专业导师,也有学校从企业聘请的工匠导师,可以一对一指导、帮助学员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学员的科研成果、技能证书、培训经历经专家的审核认定,可认定和转换学分,避免重复学习。
此外,为帮助学员开拓视野,学院还引入了德国工匠教育在线课程,包括智慧城市、数字经济、工业4.0与智能制造、跨文化理解等板块。学员可以在课堂上与专家互动,了解国外产业发展的最新情况。
作为继续教育项目,“工匠学历班”也具备大学院校的“氛围感”。张瑾说,学习支持服务是开放教育的重要内容。考虑到学员的工学矛盾突出,每个人的学历背景、年龄相差很大,学历班专门配备了辅导员,帮助每位学生培养学习信心、解决学习困难,与专业老师进行有效沟通。
来自产业一线的需求
在工匠学历班的机械电子工程(专升本)专业,有一位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的80后博士张嘉伟,他曾在多家医疗科技公司工作,目前在医疗科技领域创业,从事手术导航和手术机器人研发工作。
张嘉伟曾参加过“匠心学堂”,获益匪浅。在学员微信群里看到招生信息后,他觉得这种学习形式很符合自己工作场景的需要。他告诉记者,手术机器人行业属于交叉学科,对团队的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需要计算机软件开发工程师、具备机械电子背景的工程师、有医疗背景的专业人员,还需要类似产品经理的工作人员。
“一个团队中,每个人都从自己的专业出发,难免存在局限性。手术机器人是医疗器械领域中难度较高的行业,作为管理者,如果我掌握的知识更加全面,也许能在行业里作出更多贡献,所以我选择跨专业报读这个专业。更棒的是,我能认识一群来自不同行业、但又志同道合的学员,希望从他们的工作经历中学到互补的东西。”
张嘉伟很喜欢工匠学历班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学习的方式越来越多元化。开放大学在继续教育领域里做得非常好,比如采取注册入学的方式,能提供线上、线下的学习资源,致力于满足社会成员的学习需求。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的网课资源相比,开放大学的课程具学科系统性。直白点说,在这里学习的‘性价比’很高。”
报读工匠学历班机电一体化技术(高起专)专业的黄宏与张嘉伟有类似的经历和感悟。他是“匠心学堂”第一期成员,在汽车行业有20多年的工作经历,目前是自动驾驶行业的创业者,曾获得过太阳集团城娱8722创新创业大赛优秀企业、华为开发者大赛银奖等多个奖项。
黄宏告诉记者,汽车自动驾驶是一个系统工程,自己过去只对偏计算机和汽车的知识比较了解,想通过机电一体化专业学习,补齐控制理论等方面的短板,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这会对他的创业项目有所帮助。
“提升学历可能是学员们诉求之一,更多的同学是来学真本事的。”黄宏说,工匠学历班开设的几个专业都是跨专业领域人员所需要的,学校聘请的专家、教授起到“师父领进门”的作用,学员能够学以致用。在“匠心学堂”的经历也让他感受到,来到开放大学的同学们都很积极、务实,在学习上能互相鼓励、互相促进,形成了很好的学习氛围。
“读书不是功利的事情”
报读行政管理(专升本)专业的张雯是一位“副总级别”的学生。1996年从华东工业大学(现上海理工大学)商学院会计学专科毕业后,她先后担任过几家公司的行政及财务经理工作,目前就职于一家央企。
张雯告诉记者,拿到本科学位对她的职业发展有帮助,但争取学位不只是为了升职。“读书不是功利的事情,是为了个人修养和才能的提升;升职对我来说是努力以后水到渠成的事。”
20多岁时,张雯在一家世界500强外企的上海子公司工作。由于深感自己学历不足,她白天工作,晚上在上海理工大学会计学专业读专升本项目,度过了异常忙碌的3年。“2003年,公司正在发展壮大,我同时负责两套财务报表、公司搬迁和装修,以及财务人员扩招。当时因为怀孕等原因,我不得不放弃了去国外培训和参加英语4级考试的机会。这导致我毕业后只有学历证而没有学位证,至今都觉得很遗憾。”
对张雯来说,继续读书是长期以来的心愿,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如果报考研究生,毕业后只能拿到研修生的证明,而非硕士毕业生;如果回过头去再读本科,又要多花3年时间。直到有一天她看到了上海市总工会发布的招生简章,当时就被吸引了。
张雯认为,她曾担任过行政和财务经理,但过去学的专业是会计学,知识储备不够完善,如果能系统学习行政管理方面的知识,可以弥补和提升这方面的能力。“开放大学给学员提供非常好的学习条件,可以在线上和线下参加学习,不限时间和地点;老师都是学校请来的各行业的专家、院士,能带来科技最前沿的知识;同学们也都来自各行各业,很多是自己领域内的精英。”
新学期,张雯对学习生活期盼满满:“我对本专业行政管理和一些与工作相关的选修课比较感兴趣,比如《公司治理》《一带一路》。虽然有些课程可以免修,但毕竟过去这么多年,思想政治理论也有很多新的知识,我有空也都想学习,更新一下知识结构。”(魏其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