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工匠孵化坊:核电“技能尖兵”起航地|2022年浙江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⑦
时间:2022-11-02 来源:太阳集团城娱8722

一、项目目的

核电是海盐的名片,秦山核电基地成功实现了“太阳集团城娱8722核电从这里起步”“走出一条核电国产化道路”“核电工程管理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为我国核电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历经37年的发展,秦山核电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核电生产基地和核电国产化的示范基地。目前,在海盐的核电正式员工有近6000人;已引进培育核电关联企业90家,企业员工近万人。

2014年以来,海盐县社区教育学院一直以“培育核电人才 服务核电产业 助力共同富裕”为宗旨,依托两个“1+1”培训体制优势,以海盐核电及关联企业员工为对象,深植“匠心报国”情怀,致力于培养“以匠人之心,行匠人之事”的核电产业“工匠性”技能人才,为做大做强海盐县核电关联及核技术应用产业,持续擦亮海盐•太阳集团城娱8722核电城“金名片”,助力海盐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典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实施主体

海盐县社区教育学院

三、实施对象

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员工  海盐核电关联企业员工

四、主要做法

(一)创新“1+1”,核电工匠孵化的“动力源”

独创“1+1”运行模式的核电技能人才培训中心:第一个“1”是由院长主管的培训中心行政化管理,第二个“1”是培训中心市场化运作。培训中心财务独立运行,并接受学院专门的监事会监管。“1+1”运行模式克服了学院社会培训行政化管理与市场化需求的矛盾,达成了社会培训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企业社会为宗旨的目标,实现了学院培训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两校“1+1”培训共同体运行模式:县社区教育学院与海盐理工学校(职校)合作创建社会培训共同体,以“合作、发展、共赢”为指导思想,二者合作构建完善的培训网络。在共同培训中,海盐县社区教育学院有信息、组织、班级管理优势,理工学校发挥师资、设备、教学等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形成更紧密的联动机制,实现两校培训工作“我中有他,他中有我”。双方既有合作又有分工。县社区教育学院强化培训的组织与服务,并抓好培训的日常管理,提供全新的理论培训教学场所;理工学校围绕培训师资建设,狠抓培训课程质量管理,明显提升了培训课程质量:双方各司其职、各取所长,有力地推进核电产业员工培训工作的开展。

(二)理实一体化,核电员工成长的“助推剂”

核电员工的培养目标是既具备现场动手能力,又具有很强的专业技能,能把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技术型、应用型技能人才。

培训前。学院根据核电项目要求,对核电通用课程进行评估、优化,专业教师与核电技能培训处相关专家共同交流、修改、审定,开发了核电通用技能三本培训教材,力求系统、实用、规范,并有相应课件、配套练习。同时制定相应的规章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培训中。突出“理实合一”,将培训理论课与技能实操课进行组合教学,技能操作课占70%,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动手一体化。以技能训练为中心,配置相关的理论知识构成教学模块,并由一位教师同时担任理论教学和实习指导,从而保证二者同步进行,使知识与技能掌握得更加牢固。

实践证明,“1+1”运行的培训中心和“1+1”培训共同体培训,是做强做精核电产业员工培训工作极为重要和有效的模式,满足了培训市场化的需求。参训学员从未知到熟悉,从生疏到熟练,较好地达成了核电员工技能培训的要求。

(三)技能强基底,核电员工成才的“新引擎”

经过多年的实践,项目组深刻认识到:核电作为高技术含量的新兴能源行业,对于员工知识技能及团队协助的要求极高,员工技能培训更是核电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工匠性”人才是推动海盐核电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劲支撑。

2014年以来,学院项目组结合核电发展形势与技能人才需求,面向秦山核电公司,从识别培训需要,设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培训实施与评估全过程,全力做好员工技能培训。截至2022年6月,项目组共开设核电相关技能、核安全(检修)专题培训等开设75个班,参加培训核电相关员工有4058人,共计43685人次,培训项目包括维修电工、电气仪表检修、机械设备检修、仪表工等多工种,技能等级证书取证率为97.8%,其中,获得中级工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占65.3%。双方合作取得良好效果。

同时,学院连续8年举办中核核电维修领域新员工通用技能长班培训,已举办10期30个班级,参与新员工1358人。每期按电气、机械、仪控等工种分班培训。核电新工通过学校培训,动手能力明显提升,技能水平提升显著。2020年,广东的中核建集团也慕名前来,选派核电42名新员工参加为期两个月的通用技能培训。

(四)聚焦“双提升”,核电员工筑梦的“新底气”

“核电工匠”更多来自于服务核电事业发展的关联企业。项目组以“服务核电经济、助力发展共富”为宗旨,连续8年深度开展核电关联企业员工技能培训。八年来,先后为中核二二公司、二三公司,东方公司、佳乐科仪、博凡动力、繁荣电气、七丰精工等26家企业开展134期各类技能培训班,共培训人数达4375人、38650人次,努力为核电关联企业的发展助力,为企业员工个人的提升服务。

聚焦核电产业员工职业素养提升

每年主动下核电关联企业积极开展各类调研,了解企业培训需求,并有针对性开展相关企业职工的职业素养培训。根据企业需求,先后打造《有苦才有甜》、《“本领”是如何“炼”成的》、《安全一念时、生死一线间》等系列职业素养课程,并已建成较强的培训师资团队和培训系统课程,已形成“企业要培训”的局面,全面为核电关联企业的转型升级服务。

2022年核电关联企业员工职业素养培训系列课程

聚焦核电产业员工技能水平提升

因为秦山核电的到来,海盐与“核”结缘,依“核”发展,谋“核”腾飞。核电关联企业更是急需转型升级,紧缺各类技能人才。学院急企业之急,开出培训菜单,先后举办核应急处置、电工、起重机械、钳工、焊工、计算机等工种的技能培训班,并聘请浙江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核工业专家授课,核关联企业员工受益匪浅。截至2022年6月,合计已培训各类技能学员2812名,满足了关联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

“核电工匠孵化坊”对核电关联企业的培训,提升企业员工与核电相关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鼓起海盐核电远航的风帆,扬起海盐核电经济乘风破浪之帆。

(五)技能大擂台,核电工匠切磋的“新平台”

项目实施中,学院坚持“人才优先”理念,与核电公司强化校企合作,深度发力,积极打造核电员工成长成才新平台。自2016年起,探索创建“核电产业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品牌,并启动了“首届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截至2022年6月,已连续开展了七届,涉及焊接、电工、钳工、仪控、泵检修等与实际工作紧密相关的各专业工种,为提升员工技能水平,促进“比、学、赶、超”起到了积极作用。全县共有2256名核电产业员工参加技能大赛,涌现出了300多名技能卓越的工匠型核电“技能尖兵”。

同时,学院在项目实施中,还根据核电各工种的特点、性质等,开展常态化的“技能挑战赛”,让核电行业的员工随时随地、全方位的展示自身技能特长,增强岗位自信、技能自信和发展自信。在多样化的技能比评中涌现出的核电“技能尖兵”,被核电公司及关联企业列为重点培养对象,并作为分层、分类化的“星级工匠”加以示范推广,在核电企业中掀起“争先创优”的新热潮,“技能立身、匠心育人”的发展理念也更加深入人心,为海盐核电经济的强势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保障。

(六)共富宣讲团,核电工匠奋进的“好声音”

40年的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积淀了海盐得天独厚的核电人才优势和核电文化氛围,形成了重大项目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的局面。

海盐县社区教育学院在助力培育核电技能人才的过程中,注重“技能+精神”齐头并进,软、硬实力两手抓,关注对核电员工的精神滋养,厚植家国情怀、核电情怀,强化其“技能报国”之志。2020年以来,携手海盐县核电关联产业联盟,积极参与建立“核电产业共富宣讲团”。围绕打造企地共融的全国示范样本,开展进企业,进车间,进家庭等宣讲活动38场,把党的理论知识、“‘核’谐一家”文化、核电前沿理论、核电发展图景等内容带给2800多名核电产业员工。如2022年3月,围绕“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时代 ”这一主题,学院组织核电关联企业的有志青年走上讲台,借助一个个身边故事、一段段动人旋律和一部部精彩影片,以真人真事真感情,讲述核电人锤炼技能的奋斗历程、企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发生的可喜变化等,诉说着他们眼中“技能改变人生”的“幸福”“拼搏”“创新”和“奋进”,为“核电工匠”的成长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五、具体成效

(一)提质培优,打造核电工匠“成长沃土”

经过8年的实践与积淀,在与核电企业共同论证的基础上,针对核电行业对技能人才的特殊需求,确立了以“学习力、行动力、创新力、思想力、诚信力”等为核心素养的培训内容结构。同时,构建了“自我发展、守正创新、市场匹配、多边协同、政策引导”等一整套核电工匠成长发展促进机制,对于核电工匠性人才的“提质培优”体系日趋成熟。

2014年至今,共有8433名秦山核电公司及核电关联企业员工,走进“核电工匠孵化坊”,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充电”,系统扎实的培训,及时帮助核电员工做好生涯规划,改善知识结构,提升技能水平,为核电员工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共有785名员工先后获得省、市、县等各级“工匠”称号。该项目多次得到县领导及核电产业事务发展局等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

(二)以优促新,组建核电产业 “百人导师”

“核电工匠孵化坊”通过以赛代培、以赛代练等多元方式,将涌现出的一批“技能尖兵”纳入“导师库”,目前已创建起涉及16家核电企业的百人“导师团队”。逐步建立完善导师帮扶机制,充分发挥导师对核电新员工的“传、帮、带”作用,与青年员工结成“一对一”“一对多”帮扶对子,将岗位相关技能,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进行传承,以老带新,以优促新,手把手实地演练操作,为核电新员工技能提升搭建平台,助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作风过硬、技能过硬”的核电员工队伍。如在核电工具关联企业——海盐恒峰工具公司,培养的“磨工工匠”——张天宇,成为该企业的技能领军人物、三星级导师,带领的26人组成的“磨工团队”连续三年生产质量居企业之首。如海盐博凡动力的徐杰,经过“核电工匠孵化坊”五年的精心培育,成为“县级工匠”的突出代表、三星级导师,凭借高超的“铣床”操作技能,带领企业30多名“铣床”工连续3年获得“岗位特别贡献奖”。

(三)深耕厚植 ,孵化一批核电“领军工匠”

精于工,匠于心,核电行业青年技术工人成才,离不开对工匠精神的传承。通过“核电工匠孵化坊”的历练及后续的延伸服务,广大核电产业员工练就了过硬的技能本领和就业素养,在核电行业的各个领域大展风采,赢得了行业的广泛赞誉。多年的深耕厚植、厚积薄发,协助孵化了一大批大师级的“领军工匠”,他们靠着对职业技能的完美追求,靠着对技术的忠实传承和钻研,靠着几年如一日的专注于坚守,成为本行业的“顶级高手”,成为核电行业不可或缺的杰出人才。

案例1:

耿涛,男,太阳集团城娱8722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秦山分公司核级焊工,焊工技师。2015年-2018年参加“核电工匠孵化坊”的专业技能培训,认真学习焊接等专业知识,不断提升技能水平。传承弘扬核电工匠精神,积极参与技术革新、技术改造工作,在细丝埋弧焊中制作辅助工装和优化焊机配套系统,实现了焊接过程中冲氩装置高度电动调节,实现自主冲氩,消除了不利因素,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焊接质量。在2020年浙江技能大赛中获得焊接项目二等奖;先后获得2020年度浙江省技术能手、2020年浙江省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并入选2021年“浙江青年工匠培养项目”。

 

案例2:

顾月刚,男,36岁,浙江佳乐科仪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员工。经过“核电工匠孵化坊”扎实的技能培训,先后获得高级工、技师职业等级证书。凭借自身丰富的电气自动化专业知识、较强的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带领团队开发出多款新产品。先后为企业培养了包括4名高级工程师、15名中级工程师、5名助理工程师在内的几十名技术人员。2018年被评海盐杰出工匠,2020年被授予嘉兴市“顾月刚技能大师工作室”,2021年入选“浙江工匠”培养项目。

(四)恪守严谨,喜获国际机构“权威认证”

OSART是国际权威的核电安全管理体系评估机构,是全世界最高标准的核电评估标准,包括核电员工的培训,旨在改进各项工作,以促进核电不断改进运行业绩。2019年1月, OSART专程来海盐社区教育学院评估秦山核电新工培训,协同秦山核电技能培训处及维修一至五处共11名专家,对核电新工机械、电气、仪控三个专业的理实一体教学现场认真严格评估。评估基于 SAT标准,对授课现场、老师教学、学员学情、仪器设备、教学流程、安全规范等方面全方面评估。本次评价共对23个子项进行调查评估,所有子项反馈非常好的比例均大于80%。

评估组认定:教员资格及培训过程符合期望,核电新工培训的规范有序,培训组织过程合理,教员备课充分,培训设施、工具配备基本齐全,培训过程安全到位,培训教学效果良好。

(五)多方联动,形成学习品牌“海盐样本”

几年来,海盐县县社区教育学院与县理工学校、秦山核电公司、核电关联企业、核电企业联盟等部门协作联动,倾力打造“核电工匠孵化坊”项目,扎根海盐核电产业一线,深耕工匠培育“沃土”、打造工匠成长“摇篮”、广搭工匠建功“舞台”、营造工匠关爱“生态”,基本形成了选才、育才、用才、爱才的“工匠型”员工建设体系。更是以真诚热心、周到细致的服务,赢得了广大核电产业员工的支持与欢迎。为广大核电产业员工追求卓越技能、优化职业规划、绘就出彩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海盐核电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应有的力量。

该项目也获得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2018年,“核电高端人才培训” 项目被县教育局选送省里,并获得“浙江省成职教品牌”。2021年,被海盐县社区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海盐县终身学习特色品牌”。

六、社会影响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经过8年的精心运作与优化完善,“核电工匠孵化坊”已日益成为海盐核电产业员工锤炼技能的成长基地与耕植“核电情怀”的精神栖息营,为核电产业输送了一大批多样化、多层次的“工匠性”技能人才,为核电产业的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新生机。

2020年6月,中核核电运副总经理邹正宇,在考察学院的核电新员工培训工作后说:“海盐县社区教育学院能充分发挥地域、师资、场地优势,核电新员工技能培训将成为中核核电集团的典型标准模板并全面推广。”

2021年10月,海盐县委书记王碎社在调研核电关联产业联盟工作时指出:“核电工匠孵化坊”立足海盐核电产业发展特点,深化校企合作,为广大核电产业员工快速成长提供了坚实的阵地,为海盐县核电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该项目受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高度关注,相关新闻在嘉兴日报、嘉兴在线等连续报道。“海盐社区教育学院”作为该项目实施主体——被评为“2018年全国优秀成人继续教育院校(培训机构)”,海盐县人民政府定点培训基地。截止到2021年,连续七年荣获“嘉兴市农村劳动力培训先进基地”。

七、后续举措

(一)拓展服务企业。目前海盐由90多家核电关联企业,因为人力、物力受限,该项目仅涉及26家企业。下阶段,要进一步加强调研,争取政策支持,结合核电产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新需求,将服务延伸到更多关联企业,满足更多核电技术工人的成才诉求。

(二)提高培育层次。加大与核电产业联盟的对接,进一步提高核电员工的培训层次、规格,聚焦一批肯吃苦、勤钻研的核电行业员工,作为核心培养对象,重点挖掘、孵化更多的核电行业的市级工匠和省级工匠。

(三)强化数字赋能。要充分利用终身学习平台——海学慧,尝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加快推出一批技能学习的“微课”等资源,并利用“直播课堂”进行在线培训,为核电行业技术工人提供便捷的学习支持服务。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