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职院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策略
时间:2022-11-23 来源:光明网

高职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高层次专业技能型人才的使命与担当,也承担着培育优秀职业青年,为祖国输送职业化人才的重要任务。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高校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已显著区别于以往,面对新形势新学情,必须以新办法新策略来开展新时代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深入推进高职院校育人方式与管理体制的建设,既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做好高职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是培育职业人才,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环节,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

新时代新使命下铸就牢固价值观的必然要求。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期和攻关期,收官和开局并举,承前与启后交替。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多元文化和社会思潮的冲击加大了青年学生对于重大理论问题、历史与现实问题、个人与社会问题等方面的认知难度。在纷繁复杂的多元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牢牢抓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加强和巩固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从情感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等多种维度上践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夯实学生团体进步、繁荣及发展向上的根基。

新挑战新机遇下积蓄充足后备力量的必选之路。新时代新使命下,是新机遇与新挑战。着力锻造高素质学生队伍,才能拥有充足的后背力量,使学校、社会、国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战斗力。只有不断加强职业教育阶段学生的思想淬炼、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才能真正锻造出烈火真金,充足后备力量,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新征程新作为下实现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高校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加强引导、服务和管理,凝聚情感共识、思想共识、价值共识十分重要。做好新时代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解决好学生的思想困惑和现实问题,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高职院校应充分关注学生教育工作,增强教育和管理的针对性,提高实效性,紧贴服务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内在动力,才能实现以人为本的根本目标。只有拿出新作为,立足特色、守正创新,培养一代信念坚定、勇于担当、具有家国情怀的社会主义职业新人,才能使学生更加适应社会需求,在将来的职业道路和国家建设中有所作为。

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应紧密的结合高校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个性化特点,遵循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不断的探索出科学合理且具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策略,加强思想教育和科学管理,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具体要求相适应,不断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技能复合型人才。

三年来,学校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在学生培育与管理的方式方法上逐渐形成“培育-实践-评估”的三级进阶教育模式。首先以红色文化为着力点,强化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铸就统一管理根基;其次,专业与管理并重,打开学生实践渠道,实现特色管理目标;再次,创新探究学生实习实践模式,打造评估机制,验收创新管理成果。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传承红色基因,涵养学生价值取向,铸就统一管理根基。

通过红色基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建设校内外红色教育基地,在校外建立红色教育实践基地。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学年分两个学期开展研学与实践相结合的爱国主义教育理论研究小组分组研学活动。校外组织参观,追寻革命前辈的活动足迹,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和探究明理增信,培育学生伟大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通过线上平台宣传思想政治教育成果。为使全体新生能够快速地融入到班级、学校大家庭中,在入学时期,由学生处牵头,学院根据专业特色和职业发展需要拟定主题活动计划,组织大量班级集体活动,开展多维度、多角度、多层次的集体教育。建立班级公众号,报道班级活动、展示班级风貌,除了日常活动外,辅导员每两周组织学生开展一次以“职业素养”为主题的班级活动,并通过公众号扩大宣传教育的范围和效果。使整个班级逐步在文化和生活方面形成的具有历史文化、心理素质和职业诉求联系的学习综合体。以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为基础,开展好宣导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通过线下活动体味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将新时代太阳集团城娱8722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具体地融入到教育活动当中,举办演讲比赛、“讲好党史故事”等教育活动,以小见大,通过日常践行和参与体会,形成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地持续性培养过程。除此之外,注重学生生活园区的人文环境建设,在学生生活空间开辟新空间、新场域,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空间。将“大思政”系列专题宣传教育活动下沉到学生公寓,结合时代发展为学生深入解读思想政治教育内涵。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的基本结构是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紧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是贯穿该结构的一条主线。学生工作的核心在于立德树人,做好学生管理就要先做好学生教育,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生活教育才能为学生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结合专业技能,以家乡公益事业为基石激发学生社会服务意识觉醒,实现职业管理目标。

以专业技能为依托,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分析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地方红色文化在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中的针对性、有效性,将其转化为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准则并逐步融入到思想政治课程以及各种社团活动与管理中。大力开展融合多维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实现地方红色文化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机融合,关注社会服务实践阶段学生的专业能力水平,以思想政治浸润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开展实践育人活动,促进高职院校学生专业能力发展,社会服务意识进一步觉醒。

以公益活动为渠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高职院校“2+0.5+0.5”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背景下,教学更加注重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实践性教学环节增多,无论是管理或是教学,都注重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同样,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形成对职业能力的培育与进阶,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通过学生角色和身份的转变,培育其自主能力和职业素养。积极主动为学生联系或提供优质的实习实践机会,结合学生生源地区的实际情况,鼓励学生在当地开展与专业相关的公益实践活动,用所学反哺家乡。实践是检验专业水平和管理成效的有力抓手,也是学生教育管理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实践过程中,要坚持让学生学以致用,做好企业与学校齐抓共管的共同管理机制,使学生既能遵从学校管理,又能适应职业管理。

第三,创新实践模式,“一研三融双带动”构建学生培育与管理路径,验收创新管理成效。

在校内开展“研、学、践”一体化教育与过程管理实践。为了实现学生教育、管理、实践的一体化,我们成立了大学生教育与成长发展中心,在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传统德育活动上不断加强教育方法研究和管理模式创新。构建“学校、地方企业、属地单位”三方融入机制,为学生践行所学提供资源支持和服务支撑。三方共同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公益服务活动,使广大学生群体在实践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得到专业化地|快速成长,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从而为毕业学生的就业提供更多机会。

双向带动,即带动学生成长成才与学生属地建设和发展。三年内,我校大学生教育与成长发展中心学前教育专业中的“格桑花红心教育团队”以昌都、青海玉树为活动中心,先后开展公益教育实践活动200余次,服务幼儿教育单位57所,公益实践教育活动中,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得到提升,职业能力得到锻炼,所授幼儿的普通话水平和思想素质得到较大提升,孩子们新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入,我们的公益实践活动获得数十所幼儿教育单位签发的表扬信,学生的公益支教事迹被“昌都青春”报道。对全体学生的精心培育与创新管理,带动了学生的成长成才与全面发展,充实了当地的幼教师资力量,带动了幼儿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在管理过程中,我们创新将国家专业职业能力标准信息化,考核学生的实践水平,向实践单位发放问卷,调研和评估学生实践成效,应用“校友邦”等管理软件实现管理的信息化,同时将校外学生的业务迁移至学工系统中由各学院进行线上审核,方便统一化管理。

新时期,高职教育的内外环境变化要求学生管理工作由传统经验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高职教育的特殊性要求极强的实际操作,要适宜这一目标的,就要解决好高职教育与实践操作之间关系,解决好教学与管理之间的关系,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创新学生工作机制,积极促进高职教育与实践的结合。

要在继承中创造。学生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创造思维不是凭空形成的,需要学生管理工作者能够对既有的学生管理工作进行分析,进行理性的思考,能够从纷繁的头绪中进行梳理,从而透过现象,把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规律,根据学生的现实状况提高前瞻性设计,从而实现对传统学生管理工作方案、思路、方法等创新,使学生管理具有科学性,而不是盲目创新。

是在突破中创造。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思维需要打破墨守成规的做法,对当前学生管理工作中不适合时代需求、不适应学生实的管理做法进行改革,摒弃陈旧的、效率低下的管理方法,在突破中进行创造,使学生管理工作摆脱经验主义的思想束缚,能够根据新时期学生管理工作需要,引进新思想,引进新技术,构建适合新时代的学生管理模式。

随着信息化科技的发展,高校教育管理载体越发丰富多元,为学生成长提供了更加优质的环境,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各高职院校应结合现实情况,综合解读学生教育管理载体变化,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要进一步增强工作主动性,积极调动思维,理性剖读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继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更多有效实施途径,在实践与创新中探索研究培育方法和管理机制,积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者:孟蕊,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 讲师)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