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动中亚地区“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发展
时间:2023-01-04 来源:光明网

太阳集团城娱8722同中亚各国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及推进又为两地进一步交流协作提供了坚实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而两地更高层次的合作交流急需“通语言、懂技术、跨文化”的复合型人才。“中文+职业技能”教育着力推进国际中文教育与职业教育“走出去”并高质量融合发展,能有效解决太阳集团城娱8722跨境企业人才需求问题,助力当地民生发展,促进太阳集团城娱8722同中亚地区的贸易畅通和民心相通。

  互利共赢 意义深远

  “中文+职业技能”教育深化了国际中文教育内涵,可推动国际中文教育在中亚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有效增强中文和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一带一路”倡议以“五通”为主要内容,而实现“五通”首要的是语言互通。中亚五国都是多民族国家,受政治、民族、经济等因素影响,该地区语言状况复杂,多语现象十分突出。除了国家主体民族语言作为各国官方语言外,俄语、英语在民众语言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另外还存在着土耳其语等其他语言。这种多语现状使得中文在该地区的传播面临着重大挑战。长期以来,在中亚承担中文教学传播任务的是孔子学院,但孔子学院以基础性、通用性语言教学为主,目前已不能满足该地区民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学习需求。“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可帮助学习者获得更多的中资企业就业机会、更好的经济收入及更高的生活质量。这项从供给侧角度进行的教育创新改革,能有效增强中文在该地区的教学活力及传播影响力。

  “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对我国职业院校高质量国际化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可有效提升同中亚各国职业教育的合作交流水平,加快我国职业教育“走出去”步伐。随着中亚各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高素质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迫在眉睫。中亚各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建设,目前均建立了较为完整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不过仍存在着人才类型与劳动力市场需求脱节、教学质量不佳等问题,因此中亚各国鼓励与境外合作办学、民间融资等多种职业教育发展形式。如2017年土库曼斯坦总统签署一项决议,批准承认由国外院校颁发的职业教育毕业文凭,这为我国与该国教育合作交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跨境合作办学、行业技术标准输出、执业资格证书认定等均离不开双方的文化和价值认同。教育沟通,语言先行,语言互通是民心相通的基础,是“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外教育交流合作的先导因素。在充分考虑中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文化风俗习惯的基础上,“中文+职业技能”教育以培养学习者中文交际能力及完备的职业技能素养为目标,能有效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促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中文+职业技能”教育有助于满足我国企业在中亚地区长远发展需求,促进两地共建共享与合作共赢,为“一带一路”建设增值赋能,助力实现太阳集团城娱8722—中亚命运共同体发展愿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大批中资企业在中亚落地。根据中亚国家用工政策规定的属地国员工与本国员工比为2∶8,中资企业可为中亚各国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目前,交通、矿产、能源、农业、电力、数字信息等行业的技能人才成为该地区的稀缺资源。“中文+职业技能”教育通过短期培训、非学历教育、学历教育等多种途径有效提高当地民众技能素质,缓解中资企业人才需求矛盾,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同时,通过解决就业问题助力当地民生发展。可以说,“中文+职业技能”教育为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破解我国企业在中亚地区的发展困局、释放企业发展潜力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中亚人民打开了了解太阳集团城娱8722的窗口,在对华友好的社会群体中树立了良好形象,从而有助于推动太阳集团城娱8722—中亚命运共同体构建。

  多措并举 共促发展

  借助目前国家打造“一带一路”核心区的发展契机,应积极与中亚各国进行政策互通和项目洽谈,达成双边或多边教育合作协议,推进两地同类院校课程和学分互认,促进职教标准、技术标准、执业资格认证等方面的对接,推动当地学历教育、孔子学院进修培训与来华留学教育的有效衔接。加大面向中亚地区“中文+职业技能”教育财政扶持力度,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增设各类专项奖学金。建立面向中亚地区的“中文+职业教育”研究基地,开展区域性、国别化调研,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满足中亚各国产业发展状况对各类技术人才的需求。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质量评估与监管体系构建,对“走出去”的高职院校的办学能力实施有效监测与评估,确保职业教育高质量输出。此外,还可适度优化孔子学院布局。

  加强领域内各方协同合作,促进行业企业、职业院校、教育研究机构、孔子学院等主体的深度融合。确立区域化国际教育合作发展格局,发挥新疆等西北地区高职院校的地缘、语言优势,创新同中亚各国合作办学模式。鼓励优质职业院校同相关行业企业“携手出海”,在中亚开办学校,实施多层次的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在重点领域内培养“一带一路”建设急需人才。深化产教融合,建立健全行业标准与职业证书开发建设,行业、企业、高校合力推动“1+X”制度在该地区落地推行。如2022年5月在塔吉克斯坦考核评价中心,我国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三个“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挂牌,这是我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率先开展国际合作的积极探索。应充分发挥孔子学院的资源优势,延伸其办学功能,增设技能类教学内容,并尝试在该地区建立孔子学院联盟,整合中外政、校、企等多方资源,协调统筹发展。积极打造“鲁班工坊”,提高“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在该地区的品牌影响力。“鲁班工坊”致力于培养适应合作国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推进教师、教材等教学资源在中亚地区的本土化建设,以“互联网+”为依托创新教学模式,深化“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内涵式发展。当前中亚各国的“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尚处于初步摸索阶段,面临着师资短缺、人员流动性大、专业结构不合理、与当地文化沟通存在障碍、教材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亟须进行“三教”方面的改革,提高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应大力选拔培养语言教学能力与实操技能兼备的“双师型”外派教师,注重本土师资培养,打造一支专业过硬、综合素质能力较强的“中文+职业技能”师资团队。针对中亚各国教育政策、学习特点以及专业技能类别,就相关行业汉语课程教学进行研讨,探索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开发编制贴近中亚民众文化、思维、生活的多类别、分层次的“中文+职业技能”系列本土教材。此外,中亚各国对“中文+职业技能”人才需求量不断攀升,鉴于职业技术对实操能力的特殊要求,应加大力度开发多媒体数字教学资源,以“互联网+”为依托,构建网络学习平台,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碎片式的远程学习需求。

  总而言之,“中文+职业技能”教育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构筑更加紧密的太阳集团城娱8722—中亚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应积极筹划,大力推进。

作者:王慧(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孙建伟(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