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育婴师职业技能培训现场。
图为专业技术人员对平湖市广陈镇前港村莓农进行技术指导。
图为Nidec(平湖)有限公司职工参加学历提升课程辅导。
图为平湖市老年大学邀请专业教师对老年学员开展太极拳培训。
图为浙江开放大学平湖学院2023年春季毕业典礼。
在嘉兴市乍浦港集装箱码头,张益平的名字无人不晓。他是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技术能手,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一线经验带队攻克过多项港口运输难题,开创了“散改集”“集改散”“散集同船”等物流新模式。然而,20多年前,初到码头的他对集装箱业务一无所知,只能埋头干体力活。
从码头工人到技术行家,再到团队的带头人,张益平坚信自己身份的转变离不开教育。“是报考浙江开放大学平湖学院的学习班改变了我的生活,不仅学历、技能提升了,收入变高了,更让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如今,团队成员在他的影响下都积极参加专业培训。他们的脚下,是一条充满挑战与创新的发展之路。
教育,既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2022年,平湖被省教育厅列为全省唯一的开展面向共同富裕的教育改革发展试点县市。依托本土的职教优势,平湖创造性构建了“学历+技能”双提升“学校后”教育体系,通过强化社会人员学历、技能的需求分析,创新政策供给,推进政策集成,调动各方资源,在增强人民群众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增收创收能力的同时,探索出一条面向共同富裕教育改革的“平湖路径”。
厘清“4张清单”,找准“学校后”教育关键点
25岁的盛凯强是平湖市独山港镇派出所的一名辅警。去年秋天,他有了一个新身份——浙江开放大学平湖学院秋季学期法学班学员。每周日早8点,他都会赶到学校学习法学专业知识。“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现在终于实现了。”盛凯强说,“‘学历+技能’双提升行动不仅没耽误我的工作,还提高了我的文化水平和技能素养,对我以后的就业和个人发展帮助很大。”
在平湖,许多劳动者都像盛凯强一样,希望通过继续教育自我提升。为满足社会人员受教育年限提升以及职业与生活技能提升的愿望,平湖创新构建了“学校后”教育体系,实施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行动,让每个有学习需要的社会人员都能想学尽学、愿学能学。
如何让刚需人群享受到“学校后”教育的精准服务?平湖以需求为导向,从学历教育、社区教育、技能教育3个方面着手,对全市40多万名社会人员开展了“学历+技能”双提升需求调查。除了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进行重点摸排,平湖还派出5000多名微网格员依托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文化礼堂等平台,全方位宣讲双提升政策,并走村入户开展一对一需求采集和预报名工作。
需求清单显示,2022年平湖有学历、技能提升需求的人数为12.45万。如何为这一庞大的人群提供匹配的教育服务,让他们真正学有所成、学有所获?平湖根据浙江开放大学提供的学历、技能供给清单,结合平湖市产业结构等实际情况,按专业、高校分别梳理出了227项学历供给清单和179个技能供给清单,向12.45万人回答了“在哪学”“学什么”“怎么学”等问题,并通过出台配套政策清单,点面结合、统筹推进,用完备的人力资本提升奖励政策体系保障了教育服务工作的推进。
需求清单、供给清单、政策清单的梳理让平湖对“学校后”教育的现状有了准确的把握。在此基础上,通过大数据分析,平湖建立了专业与技能标准映射库、全省教师资源库、教学场地库等,为“学校后”教育提供了全方位、全要素保障,一张供需匹配清单也就此生成。
这4张清单,让平湖解决了院校专业设置与当地产业实际不匹配、各类教育资源协调难等问题。如今的平湖不仅能为有需要的社会人员提供专科和本科的学历提升教育,还可提供社区教育、技能培训。“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灵活学习形式也让在岗人员学习、工作两不误。2022年,平湖共开设了面向教师、协警、医护人员、退役军人、村干部的27个“学历+技能”双提升特色班,满足了社会人员自我提升的愿望。
改革办学模式,确保“学历+技能”提升有实效
去年,30名来自四川阿坝州的高中毕业生走进浙江开放大学平湖学院,开始了为期3年的大型客车驾驶与维修专业学习。他们就读的班级,是浙江开放大学平湖学院联合嘉兴市交通学校,为嘉兴市国鸿公交公司量身打造的大型客车驾驶员培训企业班。这30名通过东西部对口支援项目来到平湖的学员,毕业后将收获一张大专文凭、一本汽车A照、一手汽车维修技术、一份国企高工资工作。这也是学校与企业签订的定向就业协议,以此确保学生实现学历与技能双提升、就业与增收双保障。学生们说,他们心里对未来“有了底”,更能静下心来刻苦钻研技术了。
企业班是近年来平湖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等继续教育新模式的成果之一。为了让“学校后”教育更具实效,平湖以员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特色,不断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增加了大量面向实体经济的专业与课程。这一“课程学习+技术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为企业培育了大批实用型人才,也有力提升了企业员工的学历和技能。近期,平湖还将组建德西福格、卫星能源、平湖石化等19个企业班,为企业定向培养员工,让参与继续教育的员工不断提高增收能力。
除企业班以外,平湖还开展了面向大众个性需求的社会班,通过建立“基础宽、模块活”的课程体系,为每一个想学习的人提供灵活的学习方式,其中还特别为新型职业农民、残疾人等开辟了双提升绿色通道。
此外,平湖市教育部门联合人社部门,完善了员工的技能等级考核机制,将技能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成绩折算成学分,纳入学分评价,不断完善“学历+技能”双提升的教育模式。浙江开放大学平湖学院则通过与区域中职学校合作办学,实现了县域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和有效运用。
激活两头动力,畅通知识财富转化路径
广陈镇三兴村农民马剑法,是平湖有名的“葡萄教授”。上世纪90年代,平湖的种植业刚刚起步,从农技学校毕业的他凭借领先的专业知识,种出了在上海市场广受欢迎的葡萄,富了口袋。随着水果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早熟早上市成了“冒尖”的关键。为了让葡萄上市的时间“科学”提前,马剑法报读了浙江开放大学平湖学院园艺技术专业,在完成园艺技术本科学业的过程中,他不仅掌握了葡萄超早熟栽培技术,还获得了高级农艺师职称,取得了8项葡萄种植装置设备的科技专利。
从传统农民转变为新型职业农民,马剑法深感农民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回村后,他担任起村支书,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带动全村人走上了致富路。2022年,三兴村全村经常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合计574.02万元,较上一年增长了近40%。
平湖在2022年已经跻身全国“县域综合实力百强榜”前50强,然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市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不仅低于全国平均,也低于浙江省平均、嘉兴市平均,这与平湖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及长远规划不相适应。
工作、家庭事务繁忙,找不到合适的学校,学费高昂等现实困境让市民参与“学校后”教育内驱力不足、积极性不高。为鼓励更多市民参与继续教育,实现提能增收,平湖出台了《平湖市“学历+技能”双提升若干政策实施意见》,针对企业、学校、学员、镇街道等不同主体,明确了16条激励举措,打造了可持续人力资本提升的政策体系。比如,对完成学历提升的社会人员给予学费总额30%~50%的奖励,对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的给予800元~3200元的培训补贴,等等。此外,对教师、医护人员、公安干警、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给予政策倾斜。2022年,平湖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年度奖补资金预算达3700万元,有效激发了市民参与“学历+技能”双提升的积极性。
为避免提升工程中的“剃头挑子一头热”现象,平湖将企业的意见放在重要位置。在调查得知75%的企业担心员工参加“学校后”教育对企业发展作用不大,或是担心员工流失之后,平湖面向企业做了大量的政策引导工作,不仅设立了校企联合育人专项资金,对组班企业进行奖补,还按照不超过职工工资薪金总额的2.5%实行企业教育经费税前列支,超过部分后续年度结转扣除。2022年,平湖市“学历+技能”双提升政策奖励达2561万元,大大提升了企业参与双提升工程的积极性。
数字技术赋能, 提升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
围绕“学历+技能”双提升目标,平湖市教育部门协同人社、公安等部门,打造了需求常态化采集、智能化分级、终身化服务的数字化平台——“增财实学”,并于去年6月在浙里办上线。截至目前,该平台用户数量达33万,入驻教育机构97所,开设班级数1549个,在线学习人数15822人,平台访问总量136025人次。
“增财实学”从政策、技术、服务3个维度整合区域资源,赋能个体升学、升职、就业、生活,构建了“学习—就业—再学习—再就业”的劳动人口全生命周期画像,实现了社会需求常态采集、院校专业动态调整、教育教学精准服务、课证融合学分互换、奖励补助及时兑付、增收能力跟踪评估的全流程闭环管理。
一名在平务工人员,通过公安的流动人口采集渠道提交了高中升大专的需求信息后,“增财实学”就可自动将他归类,并通过个性化的学习清单向他推送适宜的升学专业路径和学校建议;同时,通过生源清单由各“学校后”教育服务机构选配教师开展一对一的指导服务;通过企业班清单,结合他目前的特长为他推送匹配的企业班开班计划。这名在平务工人员,或许就是从这里起步,通过继续教育迈向新的人生征程。
为了更好地解决“怎么学”,平湖创新建立“课证融合、学分认定”机制,联合浙江开放大学平湖学院、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开展课证替代,有效破解全省范围内产业工人技能证书无法获得对应学历课程免修免考困境,以及省内院校互认难题。该应用程序的便利化、智能化及人性化,也让市民有了更高的参与积极性。
浙江独山能源有限公司的机电维修高级工程师胡梦,拥有电工一级证书,在进修机电一体化专业大专学历电工实训课程时,系统自动提示电工一级证书可替换该课程免考,直接拿到相应学分和积分,并提示依据平湖出台的相关补助政策,在获得大专学历后,还将获得50%的学费奖励。
“增财实学”应用上线后,全市大专及以上双提升报名人数已完成年度任务数的169%,该应用还被列入了2022年全省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创新试点项目。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和教育机构入驻“增财实学”应用,不断提升平湖的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
多方协同联动, 建设终身学习型社会
成人“双证制”培训1410人,完成省定任务数的112%;职业技能培训2.6万人次,完成省定任务数的130%;新增技能人才13125人,其中高技能人才6190人,分别完成省定任务数的249%和229%……
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平湖长期以来把握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发展理念、扎实推进面向共同富裕的教育改革工作的付出。为确保教育共富改革目标明确、推进高效,平湖出台了《平湖市推进面向共同富裕的教育改革发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平湖市推进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平湖市“学历+技能”双提升若干政策实施意见》,形成“试点实施方案—提升工作方案—政策实施意见”3个层面的文件依据,协同全社会力量,共同推进“学历+技能”双提升工程。
面对旺盛的学历提升需求,平湖扎实做好成人“双证制”培训;充分利用国家开放大学、浙江开放大学以及自考、成考平台,推进大专及以上学历提升工作,并积极与浙江工业大学、嘉兴学院等院校开展继续教育共建合作。与浙工大继续教育学院合作组建的“浙工大平湖智造学院”将通过开设产业特色班、高技能研修班、专业技术证书班等形式,服务平湖在职人员学历、技能双提升。
基于地区产业发展战略,平湖市教育部门还联合人社、经信、民政、农经等部门,以及各镇街道,多方协同,建立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的叠加机制、技能证书与学历学分的互认机制,构建“学校后”教育五大工程,即企业职工“学历+技能”双提升工程、新型职业农民技能素养提升工程、现代服务业职工能力提升工程、全民精神富足提升工程、高层次人才提升工程,实现了教育对象全覆盖。
面对需求清单中市民对社区教育服务的强烈需求,平湖通过设立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站等方式,有力推动了社区家庭教育向全市镇街道延伸,完善了社区教育服务体系。同时,通过统筹老年教育融合体系,形成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老年教育新格局,建成了“半小时老年教育圈”,“老年‘智生活’助手”课程还被列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2022年“智慧助老”课程资源第二批推介名单。
今年4月,“面向共同富裕的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行动”论坛在平湖市召开。专家学者、企业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的新路径与新思考。近日,随着平湖市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综合服务中心的成立,市民距离“在家门口上大学”的梦想又进了一步。
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大背景下,浙江正着力打造“浙里优学”金名片,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平湖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教育在共同富裕进程中的基础性、持久性、引领性作用,着眼于“促进人的终身发展”这一核心目标,通过构建“学校后”教育体系,让每一个劳动者都能想学尽学、愿学能学,不断推动低收入人群迈向中等收入行列,为全省教育在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服务“扩中”“提低”方面提供更具操作性、更有辨识度的平湖样板。(赵博雅 顾伟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