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四化并举”助力“双高”建设
时间:2023-06-30 来源:《太阳集团城娱8722教育报》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发展联系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致力于培养生产和服务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对于太阳集团城娱8722经济的转型升级非常重要。作为首批浙江省中职“双高”建设校,宁波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以下简称“鄞州职教中心”)深入贯彻落实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精神,主动对标宁波市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瞄准智能制造行业及数字经济等发展时机,通过办学层次拓展、专业(群)数字化升级、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等途径,助力技能型社会建设。

文化嵌入治理 

加快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

树立文化兴校新格局,走高质量示范之路。在我国职业教育迈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建设一批高品质的中职学校成为共识,而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高品质的集中呈现。在文化建设领域,鄞州职教中心的文化育人转型起步早、谋划远。如今,学校“融”文化已植入学校发展的基因中。匠心与匠技对接,营造文化育人新环境。将劳模精神融入课程、工匠精神渗透教学,引导学生固本铸魂、修身强技。新校区文化建设一期,“匠心广场”“匠心之光”主雕塑、“匠心大道”都纷纷落地呈现。

学校建成宁波市首个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非遗传承文化基地、全民终身学习品牌等,获得宁波市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通过体验、竞技、创业等,融合优秀企业文化进课堂。

紧贴产业布局

推进专业(群)建设智能化

学校密切追踪区域产业发展,针对地方产业类型和人才规格需求,实施专业评估及动态调整机制,不断调整专业布局,科学制定专业设置规划,做优做强装备制造、现代商贸等优势专业,开发契合产业发展的新兴专业。近年来,学校的专业结构进行了四次调整,增设无人机、增材制造、物联网、跨境电商、大数据等6个新兴专业,淘汰数控维修、轨道交通等与区域产业发展不匹配的专业。学校以每年一次专业论证的“补给”,推动专业建设由“对接服务产业”向“提升产业发展”转变。

为适应制造强国战略要求,学校积极寻找专业集群新突破。向外对标区域,围绕产业链和职业岗位群建设专业群;向内凸显特色,以核心专业为基础构建专业群。目前,学校以数控和电气两大高水平专业为支撑,整合17个专业形成了围绕区域经济带、产业带和产业集群,适应需求、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智能制造、现代商贸、电子信息、新闻传播四大专业群。

加速校企协同

推动实践教学体系立体化

学校构建“成果导向、项目牵引、技能进阶”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双高”专业群与奥克斯集团、山能无人机等行业领军企业合作,引入企业真实项目,重组实践课程,通过在项目实践中解决问题,驱动专业知识学习,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得教学内容紧跟企业的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新设备,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更加吻合。

一是推进“岗课赛证”融合。将岗位技能证书考核大纲与课程教学大纲相衔接,将技能竞赛项目引入专业核心课程,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二是积极打造企业级、场景化、共享型学习工场。汇聚行业头部企业资源,共建产教融合平台,将企业级环境引入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中,打造了“云清智慧仿真实训基地”等,有效支撑实训教学和竞赛集训。2023年,学校与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三方合作成立装备制造工程师学院,课程由三方共同设定,日常教学更强调项目化学习和情境式教学,企业深度参与其中,强化学生实操技能。

特色项目驱动

实施人才培养结构化

学校坚持“项目驱动、跨界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打造“校企融通、互聘共培”的“双师型”结构化团队,推进以“模块—项目—任务”为主轴的项目化教学,全面实施学校高水平人才战略;学校坚持校企合作、双元培训,不断培育教师“双师”能力,优化队伍“双师”结构。近年来,学校以校企共建“双师双能”教师流动站为突破口,组建“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工作室”“创新型教学团队”,全面施行“访问工程师”制度,在为期半年的研修中深入多家企业,开展考察观摩、技能训练、专题讲解、小组研讨、上岗操作和演练,参与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等形式的研训。

近3年,学校有6名教师获评市名特骨干教师,在全国创新杯说课大赛、全国信息化大赛中先后获奖10余项,在全国、省市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50余项。叶碧琼荣获浙江省第三届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三支教师团队入选宁波市教学创新团队;数控技术、增材制造技术团队入选首批浙江省中高职一体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多名教师入选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部门委员。

(王亚达 周佳 李力)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