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产业人才学院为企业“定制”人才——专业建在产业链 课堂设在生产线
时间:2023-09-07 来源:《浙江日报》

“泛半导体产业是海宁重点产业……”5日下午,在海宁产业人才学院教师带领下,112名来自内蒙古民族大学、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的大四学生走进海宁市泛半导体产业展厅,实地探访海宁泛半导体产业发展情况。作为学院首批入驻的学生,除了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职业素养课教育,他们还将走进实训基地,按照既定培养模式开展为期9个月的岗位技能实训。

海宁瞄准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数字赛道,大力发展光伏新能源、泛半导体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伴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海宁高技能人才供需矛盾逐渐显现。“海宁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存在产教融合‘合而不深’的问题,许多学生去企业实习只是完成任务,留在企业的寥寥无几。”海宁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沈燕明说。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今年5月,海宁市建设产业人才学院,构建企业、高校、政府、赋能机构“四方联动”的产教融合育人新模式,与内蒙古民族大学、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等15所高校联动,并选取6家海宁重点产业企业作为学院配套建设的实训基地,有效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

专业建在产业链上,课堂放在生产线上,这是海宁产业人才学院独到之处。该学院实行“3+1”“2.5+1.5”等多种教学模式,其中前2至3年的基础理论教学由高校负责完成;后1至1.5年的专业教学和技能实训教学由赋能机构和企业赋学分,考核合格即可毕业并与企业签订就业合同。

“我在学校听了学院招生宣传后,觉得不管是学院培养模式还是海宁产业发展,都与我的职业规划十分契合,所以决定报名。”来自内蒙古民族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大四学生王亚斌说。

学院根据企业实际需求,量身定制岗位所需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大大缩短了培养周期。学院负责人吴琴敏告诉记者,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帮助企业解决人才培养周期过长以及优秀人才流动性大两大难题。

“学院为企业‘量身定制’人才,我们不用再担忧人才培育和引进问题,就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创新研发上。”正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高新亮表示,作为首批实训基地,企业也遴选经验丰富的技能骨干当导师,提高实训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