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甜清是温州市泰顺县大安乡下塔村党支部副书记,也是泰顺县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米塑”代表性传承人。十几年来,张甜清默默地坚守和努力,扎根米塑,争当“非遗提灯人”。他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传播为己任,致力于米塑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弘扬,为泰顺县的非遗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蓬勃的生机活力与强大的发展动能。
扎根米塑,争当“非遗提灯人”
泰顺米塑是以蒸熟的米粉团为原料,掺以各种色素,用揉、捏、掐、刻、印等手法,捏制成人物花鸟等不同造型的工艺品,距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2009年,米塑被列入第三批列入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张甜清出生在温州市泰顺县非遗活态传承的聚集地大安乡下塔村,从小就对米塑非常感兴趣,这也成为张甜清老师一生的追求。张甜清30岁时,师承温州市级传承人包能桃老师,返乡静心重拾米塑技艺,他以工匠精神一丝不苟地打磨每件作品。他将工匠的工作态度贯穿于米塑艺术全链条,以“慢工出细活”的精神将每件作品雕琢得十全十美,刻苦执着、心灵手巧的他制作出的产品几乎无可挑剔,制作的米塑大受欢迎,成为了远近闻名的非遗米塑传承人。
创新赋能,勇做“匠心筑梦师”
对于米塑,张甜清不止步于精湛的工艺,在传承传统米塑工艺的基础上,他不断提高,不断创新,通过“米塑+”的跨界创新融合,对这一项匠心技艺的多元化、市场化进行探索。2021年4月,张甜清用米塑做出微缩版三星堆黄金面具,让他火速红遍全国,更拿下了当年的温州市国际时尚文化产业博览会文化创意金奖。
他在艺术创作上不断地摸索,拓展艺术思维和想象力,提高作品表现力。多年来,他以丰富的米塑的表现形式和内容,让米塑“火”出圈,让更多人认识并了解米塑技艺。他表示:“我一定要做更多米塑作品,让更多人看到米塑,更好地去传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厚植深耕,竞当“基因播种者”
作为“带薪学徒”制度的受益者,张甜清经常鼓励年轻学徒拜师学艺。而他自己也通过“带薪学徒”制度当起了师傅,带出了6个技术精湛的徒弟,培训了一批技能熟练的米塑从业人员。此外,他还兼任泰顺县实验三小等12所学校的非遗米塑课程兼职教师,大力开展非遗文化传承保护活动,让更多的人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让非遗技艺技艺世代相传。
为了传承和发扬米塑,张甜清将米塑技艺融合到当下蓬勃发展的文旅体验产业中,依托“泰顺县张甜清米塑工作室”平台,开展“米塑传承人”“匠心少年”等非遗传承项目,通过“非遗+研学”融合新模式,积极参加泰顺县“三月三”“传统文化旅游节”“农民丰收节”等节庆旅游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米塑技艺的学习和体验中,推动非遗传承发展。项目启动至今累计举办活动180余场,服务人数达30余万人,间接带领了低收入农户与残疾人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