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海宁市文化艺术表演中心(越剧团有限公司)创作并主演的红色歌舞越剧《养蚕姑娘》完成演出与拍摄,海宁技师学院22表演班学生协同参与。学生们将舞台与课堂互相结合,一起传播育人的越剧文化。
《养蚕姑娘》讲述了甘露(1920—1987)怀着赤诚之心,只身一人,历时21个月,辗转五省,历尽艰辛,来到延安传播养蚕技术的故事。她在这个熔炉里成长的同时,也把南方的养蚕技术撒播在这片黄土地上。毛泽东称她为“我们的养蚕姑娘”,曾与她一起在延安的田方同志称她为“声播蚕桑女,名扬花木兰”。
据史料记载,甘露,原名蒋德良。1920年出生于浙江海宁硖石的一个贫苦家庭。1935年考入浙江省女子蚕业讲习所。在蚕业讲习所半工半读的三年里,甘露不仅学到了养蚕育种的技能,还得到了革命启蒙。
1940年4月,甘露历经艰辛到达延安。次年7月,她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搞蚕桑工作。边区政府林伯渠主席对她说:“你来了,我们就把边区的蚕桑工作开展起来吧!”
1945年《解放日报》也曾有专门报道,其中写道:一个来自江南蚕乡的姑娘在延安贡献出青春年华,用专业知识为边区建设发出光和热,为支持抗战增添后方的力量。
演出结束后,同学们表示虽然参与排练、拍摄的任务比较辛苦,但学到了很多课堂上没有的知识,舞台的实践经验对以后自身学习专业技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海宁市文化艺术表演中心(越剧团有限公司)负责人对同学们的表现给予了肯定,同学们表现优异,很快融入了团队的演出,今后将提供更多的合适的学生舞台实践演出机会,丰富同生们舞台实践经验。
越剧进校园,文化进课堂,是海宁技师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亮点。学院与海宁市文化艺术表演中心(越剧团有限公司)合作教学以来,一批对越剧有兴趣的学生活跃在舞台与课堂之间。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双方注重学生传统文化与戏曲技能的互相配合,注重教学与育人的互相培养,丰富校园文化,厚实艺术底蕴。
海宁技师学院表演艺术专业是学院特色专业,近年来表演艺术专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地方文化的建设中,服务于地域文化建设的发展和革新。走进社区,走进街道,走进企业,常态化的文艺活动丰富了区域文化;同时学院也将表演艺术人才的培养与建设赋予新的内涵,为浙江建设高质量的文化共同富裕示范区添砖加瓦。(封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