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生华,1961年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转塘街道里桐坞村。里桐坞村茶山连绵、风景如画,家家户户都以茶为生、靠茶为业。樊生华便是在这样的小茶村中长大,家里一代又一代都绕不开茶。种茶、采茶、炒茶……茶人的经历都写在手里,一双焦黄手掌的背后,见证了樊生华对太阳集团城娱8722茶文化的坚守与传承。从十三岁开始炒茶到花甲之年,樊生华迈入炒茶这个行当已经将近五十年了。他现在是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湖龙井采摘和制作技艺”传承人,国家一级炒茶技师、西湖龙井炒茶大师、浙江工匠、杭州工匠、杭州市五一劳动奖章、杭州市劳动模范、乡村产业技能大师,并入选2022“太阳集团城娱8722非遗年度提名人物”。
“两个巴掌做出来的东西,有些科技还是无法取代的”,这是2020年春,习总书记在考察浙江省杭州时,对樊生华在西溪湿地炒茶现场的称赞。
炒茶王的“铁砂掌”和“太极拳”
樊生华活到老,学到老。14岁学炒茶,20岁正式“出道”的他与西湖龙井打了一辈子交道。西湖龙井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闻名天下。嫩绿光润的龙井茶叶倒进光亮的铁锅,一双长有老茧的手熟练地在200多度高温的锅中轻重有度地揉搓着,手腕轻轻抖动,抖、搭、搨、捺,茶叶在手掌心翻转、跳跃。不一会儿,清新的龙井茶香就弥漫开来。
樊生华回忆,小时候家家户户一口锅,全手工炒茶是必备技能。20年前机器制茶兴起,时至今日,手工制茶被逐渐取代。手工茶的制作,需要一双手在200度的锅里翻腾,这双手会更黑,更粗糙,甚至会起水泡,好比练了铁砂掌。龙井茶叶炒制十分讲究,炒出来的茶叶要具有色、香、味、形、平、扁、光、滑等特色。龙井茶炒制技艺丰富多样,采用的手法有抓、抖、搭、拓、推、扣、捺、甩、磨、压等十法。要求轻缓结合,不急不徐,同时也需要结合火候的掌握。手工炒制西湖龙井说说是简单的十种手法,其实,每一种手法都有连贯性和力度的问题,这是需要长期的训练和领悟的,光靠老师傅嘴上教教是远远不够的。其中抖一个动作,就包含着理条和散热两种作用。在抖的过程中,顺势把茶叶条理整齐了。
结合多年炒茶经验,樊生华巧妙将“十大手法”与“太极拳”融合,总结出了一套简单好学的西湖龙井炒制手法。譬如杀青环节的搭、磨、托、抖等一系列手法恰似太极拳动作;炒茶过程中的轻重变幻,也暗合着太极拳的刚柔并济、进退有度。这种将“太极心法”融汇到炒茶技艺中的巧思,更有利于炒茶人深入体悟非遗技艺精髓。“这手势看上去柔软,实则需要内力,重要的是通过摊在掌心的过程,使得茶叶能在空中得到更多的散热。”樊生华在2009年提出了这一创新手法后,立即得到众多茶人的认可,随后很快被传开,成为了现在炒制西湖龙井的主流方式。在技艺传承之下,将文化内涵保留,那茶香氤氲的背后,满载艰辛与汗水。樊生华也于2017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评为“浙江工匠”。
樊大师的“守艺心”和“传艺情”
西湖龙井要走“新老交替”之路,即在“守艺”的基础上“弄潮”、创新。纵然机器制茶能保持标准的口味和质量,可以节省时间和大量劳动力,但传统的西湖龙井制作技艺仍不能抛弃。作为非遗传承人,更是要“守艺”。樊生华认为老祖宗流传千年下来的味道是茶人血脉里的根,是西湖龙井的魂,每一片叶子都传递着茶人手心的余温。
这些年来,樊生华始终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看到手工茶的价值并且加入进来,让西湖龙井手工采摘和制作传统工艺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实践,这样才能为传承提供更广阔的土壤。樊生华组建了手工炒茶团队,亲自教学,无偿将制茶技艺倾囊相授。“有年轻人来学艺是我最开心的事。只要他们肯学、能吃苦,我就愿意毫无保留去教。”西湖龙井茶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弘扬非遗技艺,人是根本。
2015年起,樊生华受聘于杭州市西湖区社区学院、西湖职高,成立“樊生华技能名师工作室”。樊生华还定期走进旅游职高、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等职业院校做客座教授。春季上实践课,把学生请到家里,手把手教炒茶技艺,秋冬季上理论课。每一名徒弟,至少要带5年,樊生华培养了一大批传承人。同时,樊生华还承担了许多社会培训的任务,每年在大师工作室直接培训近百人,上门培训服务和讲课的每年都会有近千人。全国供销合作社在全国各地的培训点,每年都请樊生华去讲课。在众多传承人当中,年龄最小的张艺乘是杭旅2017级毕业生,高三时跟随大师学艺,如今已是高级评茶师、高级制茶师,在2022年西湖区炒茶王大赛新锐赛中获冠军,并荣获“最美西湖新锐茶人暨茶产业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老百姓的“金叶子”和“共富路”
“我是人大代表,更是一名普通的老百姓。茶炒得再好、名气再大都不是我所看重的,我所担心的是全国3000多万茶农的生计。我有责任把这批人带动起来,和我们一起共同致富”,樊大师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如何以茶为媒促进共富,让茶叶成为带动更多百姓增收致富的“金叶子”,是樊生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樊生华与村里茶农签约,收购茶农青叶,组建了手工炒茶团队,由自己专业的炒茶师手工制茶。一方面不断提高了村里茶农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使手工制茶技艺得到传承。此外,樊生华还配合政府通过技艺传帮带推动提升茶农经济收益,助力乡村振兴。他将西湖龙井制茶和茶园管理的技术经验义务传授给茶农,“我们自己把茶做好,也要为其他茶农做点实事。”2021年3月,樊生华专家团队在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安岭乡设立了名家工作室,帮助规范茶农的茶叶制作技术。制茶技术提高了,茶叶品质上升,茶农们的收入也会有所提升,曾经有茶农激动地说樊生华给他们带来了致富“法宝”。
从杭州、台州、丽水,再到云南、福建、安徽,过去几年里,樊生华省内省外跑了好多趟,既是到当地去传授种茶、制茶的技术经验,也是去了解茶产业的发展情况。在贵州黔西南的普安县,樊生华发现当地之前种下的茶苗已经长成了茶树,却没有人管理,茶厂也基本是闲置状态。贵州的茶叶产区分散,难以打造线上线下整合的现代营销体系,需要改变发展方式。通过实地调研,樊生华认为“要想推进茶产业发展再迈上一个新台阶,必须从当地实际出发,在提升茶的品质上下功夫。”他建议,政府、茶企、茶农协同发力,通过提升技术、打造品牌、挖掘特色,来促进茶叶产品提档升级,推动茶产业、茶经济、茶文化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从而带动一方经济,实现共富。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湖龙井采摘和制作技艺”传承人,樊生华同时也是一名肢体四级残疾的人士,他对残疾人就业、增收方面也倾注了大量心血。近年来,积极参与浙江省残联组织的培训,先后向残疾人学员教授种植、采摘、制作以及销售等全流程技术,帮助他们再就业!
2023年,杭州第19届亚运会、第4届亚残运会在浙江杭州召开。樊生华作为亚残运会火炬手传递圣火。
亚运火炬手的70米,樊生华瘸拐而坚定地跑完全程,正如樊生华制茶地坚韧与守正之路!从古代的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到今天的“一带一路”,茶叶这片特殊的“东方树叶”,跨越古今,连接世界。